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贵州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九)
00:00 /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黔西北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属横断山脉乌蒙高原,东与遵义、安顺接壤,西邻云南省,南同六盘水、安顺以西相连,北毗四川省。由于地处三省边沿山区,川滇黔三省军阀矛盾重重,是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
1934年1月,共产党员林青等在黔西北建立了中共毕节支部,共产党员、黔军营长范建章率领一个营起义,在滇黔边区开展游击斗争,在黔西北地区开创了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中央红军长征在黔西北转战近两个月,将革命种子撒遍乌蒙高原,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红二、红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后,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破敌人的围攻,转移至湘黔边。1936年1月19日在贵州的石阡县城,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召开会议(石阡会议),决定继续向黔西北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挺进,创建新的根据地。
1936年1月20日,红二、红六军团挥师西进,强渡乌江天险鸭池河,2月3日进占黔西北重镇毕节。在黔西县城,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召开了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原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
新组建的中共川滇黔省委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夏曦、李达等人组成,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由贺龙任主席、陈希云代主席(因贺龙在前线指挥作战),朱自清任副主席。
2月8日,在大定县宣告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布告详细阐述了红二、红六军团来到黔、大、毕的宗旨,明确指出:“我红二、红六军团为着挽救中国之危亡,数年来与蒋介石进行不断的流血的艰辛的战争,此次转战数千里进入川滇黔边,担负着扩大抗日反蒋的民族革命战争的神圣的光荣的责任,在川滇黔边创建抗日的苏维埃区域与广大抗日的红军,联合一切反日反卖国贼的势力共同挽救中华民族之危机。”
之后,大定成立了拥护红军委员会,毕节成立了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在黔西北地区建立了8个区级苏维埃临时政权和9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地方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中共毕节地方组织——毕节中心县委,中心县委下设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
在建立各级革命政权的同时,中共川滇黔省委和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注意加强地方武装的建设,首先以中共贵州省工委掌握的三支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由著名民主人士周素园任司令员,还广泛组织了地方游击武装。这些游击团、队,多则百余人,少则20来人,共计有百余支游击团队。在王震亲自关怀下,还建立了一支苗族武装一一苗族独立团。各地的“抗日救亡委员会”“抗日救国团”“分田土改委员会”等群众团体也纷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