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动静人物丨娄山关下“花木兰”,坚守大山深处护航铁路安全运行

1562834280
积分商场

娄山关脚下的221防洪看守点(朱跃强 摄)

7月10号的黔北娄山关,树木郁郁葱葱,山风习习。在宏伟的娄山关下,在当年红军长征时攻占遵义、著名的娄山关大捷战场下,川黔、渝贵铁路在山谷中穿山而过。这里,有一个贵阳工务段4名女子常年看守K221的一级防洪点。

每隔2小时,看守工们就要携带GPS定位仪,对线路巡查一遍(朱跃强 摄)

看守点座落在悬崖下的隧道旁,十分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女看守工4人中,1人家住桐梓,3人家住遵义。她们上下班,背着蔬菜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必须坐火车从遵义西到娄山关站下车,再从娄山关火车站步行3公里,来到防洪看守点。渝贵线开通前,她们得坐绿皮火车到桐梓,再转乘公共汽车到娄山关隧道北端,再一个人步行穿过漆黑的2800米长的娄山关隧道来到看守点。现在渝贵线开通后,她们可以坐高铁到娄山关南站下车,再步行30分钟到看守点。她们都已经年近50,年龄最大的丁世群还有2年就满50退休了。年龄最小的唐君也已经45岁。唐君家在桐梓,女儿才11岁,丈夫在重庆工务段上班。平时,女儿的上学、生活只有让70多岁外婆外公照看。

看守工田书、丁世群清点交班备品(黎玉松 摄)

检查安全防护用品(朱跃强 摄)

5年前,丁世群来到看守点,成为这里的看守工。一天早上,她刚推开看守点的门,就看见一条金黄色的蛇盘成一团,正在吃青蛙,吓得她胆颤心惊,不敢出去接车。好在蛇没有攻击她,吃饱后大摇大摆地钻进了草丛。

看守工检查棚洞情况(黎玉松 摄)

田书刚来时,深夜里大风刮过树林,总觉得山上似乎有一只怪兽在叫唤,吓得她大气也不敢出,硬是让丈夫陪着自己值了好几个班。好在,考虑到偏僻看守点女看守工们的人身安全,现在看守点的房顶、屋里都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她们不用上山检查危石了,且每班实行双岗看守,看守点不再那么单调寂寞。

看守工目检对面的防护网(黎玉松 摄)

看守工们用望远镜观察山头(黎玉松 摄)

看守工认真填写每趟列车通过时刻(黎玉松 摄)

没有列车通过间隙,丁世群到看守点前的菜地里摘菜准备做中午饭(朱跃强 摄)

田书、丁世群忙着洗菜(黎玉松 摄)

看守工简单的午饭(朱跃强 摄)

看守工的工作是很单调的。值班时,她们不能看书报,不能玩手机,夜里不能打盹。不管是刮风,还是暴雨,或是在漆黑的夜晚,或者在月光下,看守工每隔2小时必须按规定巡查一遍线路,及时发现落石隐患,确保汛期川黔铁路的安全。2015年7月的一天,田茂玉值班时,大约是早上8点,忽听一声响动,从山崖上轰的一声,滚落下一块巨石,砸在铁路路肩上。她立即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事故。

看守工迎接通过看守点的列车(朱跃强 摄)

就这样,防洪女子看守组日复一日坚守在大山深处,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尤其是夏天,她们克服黑夜胆小、蚊虫盯咬,毒蛇爬行、生活条件艰苦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每当列车通过,风雨中她们迎接列车的飒爽英姿,就像战场上的“花木兰”。30多年来,看守工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221看守点的恪尽职守,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贵州综合广播记者吴荻 通讯员黎玉松)

记者

吴荻

编辑

谢磊

责编

胡涛

编审

谢红娟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