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我父亲有个说法,“任何东西,只要拿糟辣椒炒,就没有不好吃的道理”。
话说得也许稍嫌绝对,但却绝对能代表很多贵州人的心声。
糟辣椒在本地是个居家必备的调味料,家家户户,冰箱里都有一罐。不过,据我猜想,多半也都购自菜场或者超市,少有自制的了。而在我们少时,立秋之后,辣椒成熟,正是最好的时节。选饱满肉头厚实的红辣椒,买回家拣好去柄,洗净控干,掺入适量的生姜、仔姜、大蒜等,置入一个巨大的木盆,以特制的大宰刀剁碎,加盐和白酒,用木勺子舀进土坛子里,盖好盖,在旁边的水槽中注入清水隔离外界空气,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制作过程中绝不能沾到半点油腥,否则一旦生花,便前功尽弃。
此外,泡糟辣椒,里面的仔姜也很重要,腌制入味后,炒菜时可以切丝添入,风味更甚。直接捞出来佐粥,略带辛辣味,但爽脆开胃,堪称隽物。
很多贵州小孩,第一次自己做饭吃,大概都是蛋炒饭,而必不可少的一味佐料,就是糟辣椒。炒至快起锅前,舀一大勺子糟辣椒,三铲两铲炒匀,立马一股子酸辣鲜香的味道直扑入鼻,勾起食欲。再配上一碗素瓜豆或者素菜薹,连尽三碗,不在话下。
贵州菜中,以糟辣为特色的不少,甚至夸张一点说,就没有不能用糟辣椒炒的。糟辣白菜、糟辣板筋、糟辣茄子、糟辣笋子、糟辣肉丝、糟辣鱼、糟辣椒炒青辣椒……数不胜数,而且,无一例外的,都非常下饭。
在贵州人形形色色的辣椒制品中,糟辣椒以其特殊的酸味别具一格。而碰巧,贵州给人的印象,也往往与酸有关,最有名的,就是酸汤鱼。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暂且按下不表。说说酸,“酸甜苦辣咸”,古来即为五味之一,《礼记》里说,“和用醯”。
醯即醋,最迟在周代,中国人便掌握了酿造醋的技术,历史悠久。王公贵族、贩夫走卒,都缺不得这一味。都说山西人爱吃醋,其实中国各地并无区别,只是程度不同。何况,还有学者认为,酿醋费粮食,古时并非普通人可以享用,但难不倒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因为,酸味尽可自己制造。老百姓的办法多得很,譬如,以梅子等来调味,《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而辣椒传入中国,一般的看法,是在明代,爱吃酸的贵州人,应该很自然就能将两者结合,创造出美妙的滋味。而据我不很广博的见闻,邻省如湖南、云南等,也有类似的辣椒制法,称为剁椒或泡椒,味道非常接近。
最为一般人熟悉的,大概就是湖南名菜剁椒鱼头。以极大的盘子盛之,吃完鱼肉,点一份白水煮的宽面条,捞到吃剩的余沥之中拌匀,面条浸足了汤汁,酸酸辣辣,叫人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鱼香”。
而我们贵州人吃面,提前取一点糟辣椒,跟苦蒜、肉末提前炒好,浇到煮好的面上,吃得一头汗,才叫安逸。
末了说说“糟”,所谓“糟”,也就是酿酒后剩余的渣滓。涉及烹饪,一般来说,带有这个字,多半都与酒或酒糟相关。听说过去讲究的人家砍糟辣椒,上街打酒,也要特别指明哪一家哪一款,差之毫厘,味道就相去甚远咯。毕竟,在寻常百姓家,一年一度的糟辣椒制作,关系到饭桌滋味,可不是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