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部门负责人对省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除16个市辖区外的72个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5%左右,全省中国西部百强县达15个以上;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志宏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宏说,《实施意见》包括7个方面37条,围绕县域“四化”改革开放创新、民生事业等方面,提出了一批县域亟需、省级可供的支持政策,提出建立县域财源建设激励奖补制度,倾斜支持加快县域产业发展,补齐短板弱项。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将县域工业提质增量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系统进行了部署。提出支持各县因地制宜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省级重点支持的各市(州)工业主导产业,聚焦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重点发展1至2个主导产业,并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通过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的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陈曦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曦介绍,《实施意见》具体来说,重点支持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玉屏(大龙)、兴义(义龙)等县市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推动仁怀、习水、金沙、赤水、桐梓等酱香白酒产业重点县、重点酒企开展技改扩能;坚持“富矿精开”,支持矿产资源富集县发展壮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支持煤炭资源富集县优先布局煤、电项目,支持金沙、晴隆、盘州、赫章、普安等县加快露天煤矿建设;支持贵阳、遵义、安顺、黔南等市(州)相关县(市)协同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县发展算力保障基地相关产业,智能终端制造上下游产业;支持各县“黔系列”食品、民族工艺品、健康医药等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富集县引进纺织、服装、鞋业、小家电、儿童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