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开朗,生于1937年,贵州天柱人,侗族,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协、中国版协、中国书协会员、贵州民族书画院一级书画师、贵州省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有版画《乡情》《照相馆的姑娘》以及国画、书法等。作品曾在俄罗斯、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及港、澳地区展出。先后在丹麦、上海、深圳、珠海、浙江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深圳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及海外多家博物馆等收藏,并被编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中国水印版画》《中国藏书票》等画集。出版论著《论侗族服饰艺术》《龙开朗书法篆刻艺术选集》《龙开朗画集》等。
艺术家对于生养他的那方土地,往往都有一份永生也解不开的情缘,即使远走他乡,故土的山山水水、人情物态也会珍藏在记忆的相册中,并且随时光的流逝而愈发清晰……于是,打开这“相册”,艺术家便引来了一股股的精神源流。故土越是美丽,民风民俗越是丰富多彩,艺术家的精神源流也越是巨大。
作为艺术家,龙开朗是幸运的。1937年,龙开朗出生在地处黔东南的天柱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中。黔东南以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而闻名中外,也许是山川物态的诱发,龙开朗从小就喜爱绘画。中学时,他已成了校刊插图的“编辑”,并被同学们视为“小画家”。中学毕业后,他考入贵阳医学院专科学校,三年学成后分配到县防疫站。这期间,他不论学习、工作多忙,一直未放下手中的画笔,他的绘画和木刻作品相继在报刊上发表。特别是他用手术刀在三合板上刻画的作品《比一比,见高低》在《贵州日报》上发表后,他兴奋不已,更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这时,刚成立不久的州文化局看中了他,将他调去负责搜集整理民族民间美术工艺。这一来,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龙开朗开始系统地读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及中国版画史、民族民间美术资料等许多理论书籍,又深入到林区侗乡体验生活。
《侗寨风光》
《林海》
这个时期他创作热情高涨,从早画到晚,四个多月下来,速写已近千幅之多。在这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一幅幅作品诞生了。1962年,《侗乡风光》到苏联、日本、加拿大等国展览。1964年,《林海》参加全国美展,并被《人民日报》《美术》等十多家报刊登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林海》颇为赞赏,著名美术家、漫画大师华君武也写来信函向龙开朗索取画稿。龙开朗给华老寄上画稿后,华老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这幅画挂在自己的画室里,并回赠了龙开朗一套木刻刀。龙开朗与华老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谈工作、谈艺术、谈生活……留下了一段艺坛佳话。
1983年,龙开朗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这使他的艺术视野大大开阔了。同时,他在艺术创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龙开朗的早期作品偏重写实,到了80年代,他的作品在保持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在形式与技巧上大胆创新。他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些手法和技巧,融合民族民间绘画中的变形、夸张等手法,使他的绘画创作语言更加丰富起来。如版画《月夜》,表现了苗族男女在皎洁光下歌舞蹁跹,互诉衷情。作品构图取方形,充实、饱满,月亮与星星填充了画面中上部的空白部分,苗族青年富有特色的头饰及服饰,增添了这幅画的魅力。又如《纺织图》,画家将纺织的几个过程逐一展示出来,又统一在一幅和谐的画面中,这种表现手法,明显地得益于中国古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而《苗乡彩云》则色彩绚烂,构图诡奇,四位苗家少女在如彩云般瑰丽的织锦中若晦若明……由此可以看出,画家正是这样多方取法、上下求索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的。
龙开朗版画作品
除版画外,龙开朗在书法、国画等领域也不断探索。他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自然流畅、气势豪迈。他为宇宙摇篮环保工程创作的一幅20米长的白描绘画,写贵州真山真水,写蓊蓊郁郁的森林资源,寄托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人类对养育自己的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青春长驻的祈愿。
龙开朗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年来,龙开朗创作日丰,已创作各类艺术作品近千件,多幅作品参加了全国性展览,并多次获奖,其作品还被国家美术馆收藏。
龙开朗所取得的成就是引人瞩目的,可他仍那么谦逊,仍始终记着他是侗族人民的儿子,仍不断地去描绘那方养育自己的土地——这,也正是龙开朗成功的“秘诀”。
龙开朗作品赏析:
【白描】
【书画作品】
作者:梁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