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是一个奇山秀水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宜人气候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的地方。
山水秀丽,既是贵州的象征也是贵州的灵性。除此之外,这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却也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里阻碍了交通,桎梏了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过着“美丽贫困”的生活。
如今,激活沉寂了千年的美景,把贵州的美展现到更多的人眼前,并且依靠旅游的优势,带动贵州人民脱贫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贵州文化旅游业重要的使命。
使命担当,路在何方?且看贵州如何通过发展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之路,让整个贵黔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旅融合——积极作为走新路
非遗+扶贫:贵州共培训了非遗传承人7万余人次,发展培训民族传统手工业274项,研发设计民族工艺产品500多种,确定了17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讲好扶贫故事:贵州紧扣脱贫攻坚现实题材,创作了黔剧《天渠》、花灯戏《云上红梅》《一路芬芳》、音乐剧《吉他》、话剧《出山!》《文朝荣》、音乐会《黔韵华章》、交互式民族音画《高原·听见贵州》等一批优秀大型作品,得到广泛好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商旅融合——为文旅脱贫寻找突破口
贵州大力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把旅游商品开发与现代山地农业、特色食品工业、非遗、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将当地特色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另外,贵州还涌现出了一批优质民宿,像是以西江千户苗寨、兴义万峰林等为代表的乡村民宿集群。
今年5月以来,贵州新开发劳务就业扶贫岗位就有7485个。2019年,旅游业就为贵州带来了12318亿元的收入。
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开启旅游+扶贫新篇章
上海、大连、苏州、宁波、广州、青岛、广州、杭州市等作为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城市,在帮扶对口城市产业发展之余,近五年来,还为来黔的游客人次带来了5.2倍的增长。
除了东西部协作之外,贵州的定点帮扶工作不止提供了帮扶资金,也在旅游规划、景区建设、品牌打造、招商引资等方面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也由此形成了一个个旅游扶贫工作中的典型案例。
例如万达小镇的“企业包县脱贫”模式,由万达集团投资了23亿元,为万达小镇项目带来了1900万人次的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20亿元,拉动产业20个,带动5.88万人口脱贫。而今年,万达又重新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帮扶丹寨新规划,定位由扶贫转向致富,重点支持丹寨发展全域旅游,将丹寨打造成中国全域旅游典范县,使丹寨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
还有位于清镇市修规后的未来城市中心的四季贵州景区,该景区建有大型室外水上乐园、室内海洋风情温泉馆、高品质山地温泉、室内滑雪溜冰馆、高尔夫练习场等丰富的旅游体育业态,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四季贵州项目的推进建设,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业、食品批发业等服务业蓬勃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增收机会,自项目筹建以来吸纳了数千名涉地村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而它们,都成了贵州奉献给世界的文化旅游扶贫事业的生动模板。
发展好不好,还得看成效。现在,贵州全省3A级以上级景区共有406家,2015年至2019年,来黔游客人数从37630万人,“井喷”式增长至113526万人,让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