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茶谈/TIME丨茶汤表面上演的这场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戏码,到底是什么?

动静原创撰文:龚雪
1599368040

磨人的暑热终拗不过晨间泛起的那一丝秋凉,恋恋不舍地离我们而去。路边偶然间飘来的一阵桂花香气;街角慵懒散落的一地黄叶……都让我们开始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独属于秋的惬意。

摆脱了燥热的心情,在一阵秋雨之后,闲坐家中泡上一杯茶,似乎就更有心境来细细体味一杯茶的乐趣了。而此时的你,曾否“幸运地”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茶出汤后不一会儿,茶汤表面逐渐显现出一层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看似略带“油光”,却朦胧缥缈、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白色“薄雾”。这层“薄雾”在杯中摇曳婉转,煞是好看,但不久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更为神奇的是,这层“薄雾”总是如金顶的云海般时有时无,难以捉摸,不是你想见时就可以见到的。

茶氲 图片来源:莫雪

于是关于它,坊间众说风云。

有人认为这是茶叶含有杂质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茶叶农残超标的又一“铁证”;有人却觉得这恰恰是茶好、内含物质丰富的表征;还有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普洱茶独有,且是“有历史沉淀”茶的专属印记,遇到它,本身就是难得的“茶缘”。揣测纷纷,让这层“薄雾”更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倘若这层“薄雾”知道自己被讨论得如此激烈,它大概只会一脸无辜地想:一直默默无闻的自己,怎么就突然成了新晋“网红”。

其实这层“薄雾”,不是杂质,也不是农残,更不是你特殊的缘分,它只是茶汤中脂溶性物质的呈现。

茶汤中有不少脂溶性的物质,比如脂肪酸、胡萝卜素,以及一些挥发性的香气成分等等。高温冲泡茶叶后,部分脂溶性物质析出,这些物质的比重都比较轻,于是它们会漂浮在汤面之上。当茶汤的温度到达一定高度时,茶汤表面的上下就产生了一定的温差,同时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因为这层漂浮在汤表面的脂溶性物质的阻隔,没办法立刻挥发到空气中。随着水蒸气和这层脂溶性物质之间不断地相互角力,就出现了杯中那形状多变,“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曼妙身姿。待温度降低后,“薄雾”自然也就消失无踪了。茶人们也为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茶氲”。

了解“茶氲”现象产生的原理后,“茶氲”时有时无之谜也被逐渐破解。“茶氲”是否肉眼可见,这和其能产生的内外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一些情况下,“茶氲”的现象会比较明显:一是茶汤浸出物中,脂溶性物质较多,形成的水蒸气阻隔层较厚;二是茶汤的颜色越深,越容易和缥缈的“茶氲”形成对比;三是冲泡时水温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四是气温较低时,茶汤表面上下温差更大;五是浅色的盛汤容器如白瓷器皿,更容易凸显“茶氲”。

至于“茶氲”只有普洱茶才有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只要条件适宜,各类茶都有可能产生“茶氲”。只是茶汤颜色更深的茶类,因为颜色对比更强烈,也就更容易被发现。“茶氲”是年份茶的印记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而“茶氲”的产生或明显与否,显然并不能作为茶好坏的判断依据。一款茶的好坏,还是需要通过综合考量茶的干净卫生度,以及色香味形等品质特点因素来判断。

在保证卫生合格的前提下,茶始终是适口为珍的饮料,实在是没有必要希冀通过寻找“茶氲”来为你的“茶缘”正名。毕竟,这份“茶缘”很可能是用你的钱包作为代价换来的。

编辑

曾璐 张枥丹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