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独木龙舟节历史悠久,从采木凿舟到下水竞渡,其程序都有严格的仪规,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气息。这一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击欣赏3分钟片花↑↑↑
10月10日周六晚20点10分,系列纪录片《苗族独木龙舟节》上集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苗族独木龙舟节
上集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贵州黔东南数以万计的苗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云集在清水江边,尽情地欢度为期四天的盛大节日——独木龙舟节。
欢度苗族独木龙舟节的村寨分布在以台江县施洞镇为中心,上起施秉平寨、下至清水江岸的料洞,并包含了台江县境内从长滩村到汇入清水江的巴拉河段。两岸苗族村寨星罗棋布,人口密集,苗族文化保存完好。
传统苗族独木龙舟由三根大而直的杉木,分别挖成槽形独木舟,并排捆绑。中间为母船,长七丈,两边为子船,长五丈。龙头用柳树雕刻而成,有眼、耳、鼻、舌、齿,嘴含珠,腮挂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龙角形似水牛角,上面写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与苗族的稻作文化息息相关。
制作传统独木龙舟的母船得用百年巨杉。如今,巨大的杉树已是寥寥可数,新建造的独木龙舟改用杉木板拼接。传统古老的独木龙舟已为数不多, 只剩下少数村子祖辈传下来的那几艘。
龙舟所用杉树选定后,必须看好吉日,才能进山砍树。苗族人祭天地、祭山水、祭“树神”。祭祀仪式由懂得古规古礼、富贵双全的老人主持。祭祀完毕,大家才把树伐倒。树要倒向东方才算吉利。
新龙舟的建造严格遵循传统龙舟的款式和尺寸。大师傅“发墨”规划好每个部位的尺寸。为了降低水的阻力,船体必须打磨光滑。船体的重心位置需要精细调节,确保船身的平衡性。船体的缝隙使用特殊的根茎纤维和石灰与桐油拌合物交替填塞,有效防止水进入龙舟。最后一道关键的防腐工序是为龙舟上桐油,每年下水之前都要为龙舟再上一遍桐油。
龙头雕刻由村里最好的木匠师傅主刀。龙头分大小,大龙头立于船首,小龙头则立于大龙头之后,用于挂锣。每个村寨的龙头局部造型均不同,雕工考究,形神兼备,色彩斑斓。
通常村寨里每个宗族有一只龙舟,大的宗族甚至会有两到三只龙舟。龙舟平时拆分,就放在龙舟棚里。龙舟棚为一排七间八柱式木结构,上有瓦面屋顶,建在离江边不远的地方。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之前, 村民们齐心协力将子船和母船抬到江边,组装龙舟,并为它上桐油。组装完成后,敲锣打鼓把龙舟移至江中,将龙头安放在母船前端。这就像过年人要穿新衣裳一样,人有人的年,龙舟有龙舟的“年”。
龙舟在棚里闲了一年,现在重新活跃在水中。试划的时候,挠手们不用穿民族服装,但鼓和锣必须在舟上敲响。有时候河面上会有几只龙舟同时在试划,可能就会来上一场非正式的比赛。
下周六晚《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苗族独木龙舟节》下集。片中将会全方面地展示独木龙舟节当天举行的盛况,敬请准时收看!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系列节目: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川盐入黔》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苗族鼓藏节》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山脉人脉文脉》
记忆贵州 | 往期精选之《三线记忆——黔南篇》
记忆贵州|往期精选之《时光边缘的村落——地扪》
每周六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