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他用22年让中国打开“天之眼” 却没能看到今天这一幕

央视新闻
1713677880
积分商场

近日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截至目前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

这一消息让人欣喜

也让我们不禁想到那位仰望星空的老人

他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Part.01

从壮年到暮年,他一生探索宇宙奥秘

南仁东和FAST(“中国天眼”)的缘分要从1993年说起。

那一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多国天文学家联合提出了一个宏伟计划: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刚刚担任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的南仁东与一批国内天文学者达成共识,争取把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建在中国。

然而不久后,来自国外的一封邮件给南仁东等中国的天文学家们浇了一盆冷水。一位荷兰的同行朋友表示,他不相信一个发动机都造不好的国家,能造出大型射电望远镜。

国外朋友的这句话大大冲击了南仁东的内心。

结合种种原因,中国的天文学家们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南仁东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由中国独立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而且口径至少要超过300米。

Part.02

跋涉在大山深处 为“中国天眼”选址

1994年,南仁东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也就是“快”,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技术和工程上的巨大难度,让许多发达国家都望而却步。

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还不到30米,要独立建造口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在当时被看作是一个浩大工程。工程该怎么建?建在哪里?能不能建成?都是未知数。

在国内外均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困难一个接一个来,他们就一个接一个解决。

△南仁东在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

为了给这个理想中的“巨无霸”找到合适的“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有一次,瓢泼大雨,山洪裹着砂石,连树都能冲走,在外勘探的南仁东靠着救心丸爬回垭口。

这样的艰险,在选址的十余年里,时刻伴随着南仁东,他说,“找不到合适的洼地,我这一辈子死不瞑目!”

Part.03

病重期间,他依然坚持工作

南仁东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天眼”。

2015年,也就是FAST项目后期,南仁东被确诊肺癌晚期。患病以后,感觉时间不多的南仁东,心情愈发迫切。在他心里,未完成的工程永远是第一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不久后,做完手术的南仁东又出现在了工地上。由于手术伤及了声带,他只能操着嘶哑的嗓音在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和具体细节。

2016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天文学大科学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正式落成。“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且探测距离最远的射电望远镜,可以达到137亿光年之远。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永远地闭上了他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眼睛。

在南仁东离世不到一个月,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如今,“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南仁东用22年的信念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天文学界的“天眼”,而他也化作天上的一颗星,用闪烁的光芒引领着中国天文学家们,继续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今天,请再一次仰望星空,致敬南仁东先生!

编辑

任绍文

责编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