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本届旅发大会上,贵州如何以开放姿态与多方共建文旅合作?动静记者专访了中国旅游设计院执行院长郑建平。
“贵州省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的旅游资源,就其品质来说,应该说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也是罕见的。”但是郑建平认为,大家共聚在旅发大会,更应该聚焦贵州山水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其他旅游资源的转化率究竟如何?又如何提高?
为此,郑建平认为贵州要走出有别于其他省份的旅游创新发展之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旅游开始下沉,一直可以下沉到村级。现在有一个现象叫做“小城出圈”现象,游客更加偏好于以前还较少为人所知、更有吸引力,更有体验感的这些山水度假和民俗度假的区域,给贵州省推广全域旅游提供了非常美好的前景。其实贵州在这方面应该说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就是自发地自下而上地创造一些新的旅游品种和旅游现象。比如村BA、村超,这些品种都是诞生在贵州。
游客更不仅注重视觉和感官的体验,更注重内容的开发。过去传统的演绎,现在再到数字经济推动的各类社交平台,通过这些数字产品的引导,对旅游的产品进行再加工、再认知、再包装、再塑造,极大地节省了推广成本。只要有好的吸引物,有好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流量经济,对我们贵州省也是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期。
旅游和我们的生活现象一样,成为我们的日常刚需品。刚需品主战场换了,不一定发生在景区,不一定发生在主题公园,可以说泛化,也就是说旅游的无界化出现了,各类传统资源都可以转换为具有旅游属性的产品,去景区化思维,让旅游产品走出传统的被围墙围起来的景区。
“中国的山地旅游其实不是稀缺资源,贵州需要结合创意工作者。和最前沿的世界旅游的机构组织,通过受众喜好调查,针对性地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贵州旅游应当是从整个全域来统筹,研发进行具有战略性、在全省在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核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