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早期组织与活动(二)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1620433740
积分商场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早期组织与活动(二)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早期组织与活动(二)

00:00 / -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黔桂边地区,包括贵州、广西两省交界的地域,是苗、瑶、布依、壮、回、水、仡佬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黔桂两省统治者对这里鞭长莫及。在这里,地方势カ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占山为王。罗甸的陈秀卿拥有几百人枪,控制着罗甸、边阳一带;板陈的王海平有上千人的实力,占据着贞丰、册亨等地。这些势力都是右江、黔西南一带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私人武装,彼此间常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倾轧,明争暗斗,但同时又都受到黔桂军阀的欺压。 

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没有政治、经济上的自主权,生活十分穷苦,长期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致使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也使得这里的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意识,先后发生过打击帝国主义传教士的西林教案、罗里教案和反抗封建统治的会党反清起义,体现了各族人民不甘屈辱、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 

1930年底,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坚持在右江地区进行斗争的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后改为右江独立师)在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带领下,同右江地区各族人民一起,坚持了两年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32年冬,韦、陈相继牺牲,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但是,革命火种并未被扑灭,继续熊熊燃烧在黔桂边广大地区。

1931年8月,中共两广省委代表陈道生到右江地区,传达中央关于整编红军、改组地方政权的指示,中共右江特委和红军右江独立师党委随后几次召开会议决定,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部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开展游击活动,同时派人到右江下游和滇桂边、黔桂边开辟工作。

1931年12月,右江独立师第六十一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牙永平率其部40余人到广西天峨县林佑屯开展活动。行前,韦拔群曾指示该连在革命困难时可向贵州边界转移,在红水河畔开辟新区,发展革命力量。 

1932年4月,黄举平(右江革命委员会主席)、韦星高(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黄鸿腾(右江独立师第六十三团第二营指导员)、韦寿昌、黄云龙、王仕文、韦挺生、韦仕英(右江独立师第六十团第二营指导员)、黄唤民(东兰县苏维埃政府赤卫委员会主席)等15人奉命到黔桂边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黄举平等人到达林佑屯后与在那里坚持斗争的红军独立团团长等人会合,并派人与牙永平及在贵州罗甸进行活动的党员黄衡球等联系。 

1932年6月,黄举平召集有关干部在林佑屯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黔桂边委员会(简称边委),同时成立了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简称边革委)。边委、边革委机关设在林佑屯,受中共右江特委领导,负责领导广西的凤山、南丹、凌云和贵州的望漠、册亨、罗甸、贞丰、紫云等县的革命斗争。 

1932年9月,敌人进攻林佑屯、巴暮等地。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发展,边委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当时贵州军阀混战,对贵州省边远的册亨、罗甸、贞丰等县无力顾及,遂决定将力量转移到黔桂边。由边委军事委员韦国英率部回到巴暮防守,掩护边委、边革委机关转移后再到黔桂边;由黄举平带领边委、边革委大部分成员沿八奈河(今布柳河)隐蔽前进,相机靠拢红水河;由牙永平率领其连队向凌云县的西马、幼郎进发。约定三路队伍在黔边的三江口(南、北盘江及红水河交汇处)——贵州省贞丰县的板陈村(现属望谟县蔗香乡)汇合。 

1933年2月,边委通过对贵州贞丰县板陈村贵州西路水上纵队司令王海平的统战工作,将红军第六十三团余部与王海平下属罗川源部合编,对外称王海平部护商独立营(党内称红军黔桂省边独立营),罗川源为营长,韦国英为副营长,牙永平为第一连连长。部队仍各自指挥,军饷由王海平供给。1933年6月边委和边革委随独立营营部从广西移驻板陈,板陈村即成为黔桂边区革命活动中心。

编辑

胡刃 陈果果

责编

石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