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毕节3地

人民日报
1689645120
今天(7月18日),《人民日报》用3个半版分别刊发《贵州七星关:蓄势腾飞正当时 笃行实干向未来》《贵州纳雍: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贵州威宁:推进乡村振兴 共建美丽威宁》。

贵州七星关:蓄势腾飞正当时 笃行实干向未来

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奋发进取、激流勇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坚定不移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腾飞奏响发展强音

七星关区以实干笃定前行,浓墨重彩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

2022年,七星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5%,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荣获“省级农商联动示范县”称号;新增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高新区入驻企业达326家……一串串鲜活的数据展现了七星关区调结构、激活力、行稳致远的发展新思路,也见证了七星关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强劲势头。

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搭建“一城五区”工业发展框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27亿元。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增小城镇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78.89万人,城镇化率达56%。

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2亿元,同比增长5.26%。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生产体系不断完善,经营体系不断壮大。

旅游产业化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2亿元,旅游业态持续丰富。

紧随时代“脉动”,七星关区深化改革,加强创新驱动,优化政务服务,推动主动式、结构式、内涵式发展,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绿色生态夯实振兴基石

七星关区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让群众享受生态文明带来的“绿色福利”。

让青山和绿水串珠成链构成生态绿廊。七星关区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修建了南山、纱帽山、北镇关等山体公园及综合公园,并在城区规划建设9个“口袋公园”,全面利用城市“微空间”,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蓝图。

2022年,七星关区森林覆盖率达57.75%,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七星关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借力生态之梯,呵护碧水蓝天,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之路。2022年,七星关区颁发全市第3张林业碳票,碳票面积2.06万亩,监测期碳减排量9.58万吨。发展林下经济71万亩,产值9.07亿元。

绿色赋能,城市共生,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如今,“避暑养生地·长寿七星关”的生态名片含金量更足,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筑牢民生之基增进百姓福祉

七星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补齐民生短板,筑牢民生之基,为百姓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提升群众获得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全面建成;成立九大教育集团,开启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实施集团化办医,建成“健康管理中心”23家,卫生健康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912就要爱公益”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不断巩固,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文体广电等事业日益繁荣。

贵州纳雍: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五年来,纳雍县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紧抓发展机遇,坚定奋进之志,锚定前进方向,奋力书写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高质量答卷。

以绿为根,共绘生态美

写好综合治理绿色文章。纳雍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目前,完成营造林20.08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6.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1.69%。

发展生态产业绿色经济。注重“林业+产业”深度融合,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蜂等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通过生态资源增加“富民资本”。目前,建成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9.58万亩,实现产值4.67亿元。

擦亮单株碳汇绿色底色。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脱贫户产权林地,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树木、碳汇价值、林户基本信息等数据库,实施单株碳汇项目,将树林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目前,全县完成碳汇树47.66万余株,完成单株碳汇开发1610户,脱贫农户总受益金额141万余元。

以业为基,共谋百姓富

以人力转人才。立足人口大县优势,纳雍县打造“东迁西归”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合作办学,以“订单式”培养,让纳雍人力资源“东迁”,接受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后,再“西归”返回家乡就业、创业。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政策机遇,实施帮扶“培育增效”行动、名优教师“薪火”培养行动、专业水平“提能”帮扶行动,累计培育各级各类人才3.2万人次,推动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

以产业带就业。围绕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及电商发展等现状,加强与其他地区合作,积极帮助联引优强企业落地纳雍、投资兴业,助力纳雍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聚焦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两大产业”,目前,已形成以食用菌、生态家禽、辣椒等为主的全产业链,农特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7%。

以增岗促增收。大力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在产业基地、公益岗位、就业帮扶车间等开发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共有劳动力50.45万人,就业47.81万人,就业率94.76%。其中,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就业11.3万人,就业率94.07%;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18701人,就业率94.5%。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2365元,收入增长率达15.1%。

以民为本,共显活力强

全方位落实“一个民愿”。探索“微心愿”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在村组设置心愿箱,按照群众分类许愿、干部分头收集、乡村分级讨论、县乡分层解决的步骤,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共设置心愿箱3300余个,收集群众“微心愿”5.75万余个,帮助实现5.4万余个。同时,以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以推进民风、家风建设为根本,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村(社区)创建率达85%。

全覆盖构建“一张民网”。探索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中心,结合民风民俗、村寨地域、产业发展等对村(社区)进行网格划分,按照10—15户为一个整体组建群众联户体,形成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平台、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联户体为神经末梢,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运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着力解决基层源头信息搜集难、安全隐患发现难、部门力量融合难、突发事件处置难等问题。

贵州威宁:推进乡村振兴 共建美丽威宁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五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六县战略”,进一步完善“五五攻坚行动”举措,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生态文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民生福祉实现历史性改善,正昂首阔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进。

2022年,威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723元和13289元,实现了从全面脱贫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从生态恶化到青山绿水、从农业大县到能源强县的转变。

乡村振兴——

从全面脱贫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乌蒙腹地,远山秀美,走进威宁县石门乡团结村七里冲苗寨,一幢幢石头青瓦砌成的特色民居格外引人注目。2022年,七里冲苗寨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在威宁,许多村寨正像石门乡七里冲苗寨一样,奋力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如今,威宁县坚持以树标杆作典范为目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把4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引领示范、重点推进、夯实基础3个类别统筹推进。2022年建成20个县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2023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计划建设5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前,威宁正朝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这一目标迈进。

绿色发展——

从生态恶化到青山绿水

初夏时节,走进贵州威宁草海北坡生态公园,草海湖碧波荡漾、鱼鸟携游。拥有“山水林湖草”独特风光的草海,每年到这里越冬的鸟类达10余万只。

2015年11月,《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规划涉及8个方面43个项目,总投资107.9亿元,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翻开了崭新篇章。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针对草海实施的“法制护湖、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治污净湖、造林涵湖”六大工程成效明显:目前,草海鸟类已由2016年的220种增加到246种;每年到草海越冬的野生动物黑颈鹤持续稳定在2000只左右;草海生物物种也由2016年的1954种增加到2600种。

草海生态变好是威宁从生态恶化到青山绿水美丽蝶变的生动实践。五年来,威宁通过生态建设让荒山野岭变成茫茫林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林药、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让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绿色银行”,生态经济逐渐壮大,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产业富民——

从农业大县到能源强县

如今,位于乌蒙高原腹地的威宁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因地制宜提出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引进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优质龙头企业,开发光伏、风电及产业配套项目,从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力,打造了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

威宁坚持围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2022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53户,完成总产值65.45亿元。202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引进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公司等18家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投资261.9亿元建成清洁能源项目62个,累计装机容量达367.95万千瓦。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