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场上竞技舞
舞阳河上赛龙舟
多彩贵州,孕育多彩体育
贵州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劳作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随着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走上了中国体坛的大舞台,彰显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特别策划
《贵州体育·多彩传承》
本期带你走进:
国家级非物遗产、民运会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

国家级非物遗产、民运会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
00:00 / -【民族运动项目简介】
-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由满族先祖采集珍珠的劳动演变而来;
-
1986年首度亮相第三届全国民运会;
-
1991年第四届民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采珍珠的生产劳动,原名“采珍珠”,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的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满族风俗考》与《吉林史点》皆有关于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生产劳动的记载。
满族历史悠久,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该地区盛产珍珠,采珍珠也就成了古代满族人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一。为了加快采珠的速度,采上来的蛤蚌会直接入筐,然后到岸上开启取珠,有的干脆直接在船上将蛤蚌扔到岸上的筐里,抛得准、接得准能够极大地提高采珠速度。
抛蛤蚌这项活动逐渐在村民农闲时,在孩子们中间形成,这便是古代珍珠球的雏形。
在1986年的第三届全国民运会上,珍珠球首次亮相。并于1991年第四届民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由于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比赛方法与篮球近似,便于各地区选拔人才与开展活动,因此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历届参赛队伍数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珍珠球运动的普及、发展与传承。2008年6月,珍珠球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在珍珠球这项运动上属于强者之一,在第九届民运会男子珍珠球决赛中,东道主贵州队以46:31的比分大胜辽宁队,获得该届民运会的最后一个一等奖,女子珍珠球队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长期从事这项运动对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等均有较好的提高,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与篮球运动项目相比,因珍珠球体积小、材质柔软,在比赛中发生挫伤、扭伤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珍珠球比赛源于生活,比赛场上攻守往复,银球穿梭飞舞,气氛紧张激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来源:原创
编辑: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