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余的贵州札记 | 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遗风何处寻?看独一无二的萨玛节

动静原创撰文:余未人
1589678580
积分商场

      在贵州,曾经"地无三尺平"的殊境,令诸多久远的文化得以留存。绚烂文化的基石,是寻常百姓祖祖辈辈的日常与劳作。
      黔山深处,"非遗"蕴藏丰厚,这些从历史中迤逦而来的人和故事,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独一无二的萨玛节

母系氏族社会已经遗落了绝大部分基因,今人很难想象它是什么样儿了。寻寻觅觅,在南部侗族地区,却还过着一个独一无二的节日,能够窥见诸多当年传统习俗,这就是萨玛节。

榕江宰荡侗族玛节 王炳忠摄

侗语“萨玛”可译为“大祖母”之意,萨玛节是侗族祭祀大祖母的节日。在强悍的大自然面前,侗人先民是脆弱的。对萨的信仰和崇拜,长久地主宰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平常日子,凡是寨上要出征、玩龙灯、斗牛、“月也”集体做客等,一个必走的程序,是男人祭萨,请萨赐茶,邀萨同去,这是行动一帆风顺的保障。

侗族地域分布广阔,萨玛节的习俗各有千秋。

到榕江县车江村走走,最打眼的就是几尊萨玛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似庙非庙。每个萨玛祠都有“登萨”主管。“登萨”是“萨”的孙女。“萨”是什么模样?像如来?像观音?不,“萨”并不像寺庙里的菩萨有泥塑金身,“萨”甚至没有一张绘像。“萨”是以一把半张开的纸伞作为意象符号的,伞下垒有一堆石头。本地民众习以为常,认为这就是萨;而外来客,则每个人不由得会想象着自己心中的“萨”。

每年的正月初二和每月的初一、十五,登萨都要给萨上香敬茶。车江村三组有五个萨祠,即有五个宗族,但不一定按姓氏划分,这意味着侗人由祖灵崇拜上升到了对神的崇拜。

祭萨

二十年前我去参谒萨玛祠(小圣母祠)。这是一个有历史的老祠。来到此地,如果不追溯其历史,那就与看照片“坐游”差不多了。于是,我走进寨上一幢幢古朴的木屋,田野调查中,尽悉一切。

老早以前,寨头音塘村欧家刚在这个寨子住下来,就由欧家的女人来管萨玛祠;78岁的萨进奎老太,是一位贤惠有福的婆婆,精干灵敏,泛白的侗装一尘不染。一眼看去,就是做登萨的最佳人选。她做登萨管理萨玛祠已经几十年了。萨进奎说:“萨玛节比过年还热闹。让我下辈子再做登萨我也愿。这是为大家做好事,我喜欢。”一生一世做登萨,为她的人生增添了光彩。

萨玛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在这天,由男人做饭做菜,承担了平时都由女性包揽的家务活儿。这一天性别角色的易位,给女性带来了难忘的快乐。女性的权利还体现在衣着打扮上——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过萨玛节也可以头戴鲜花树叶,花枝招展,那也是她们平凡人生中最亮丽的时刻。而平日里,恪守传统的老太太是绝不会如此打扮的。从节日仪式的进程和细节中,点点滴滴,可以窥见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萨”是维护本族利益的精神支柱,人人都要祈求她的保护。祭萨敬香都是妇女的神圣职责,男性中要德高望重的老者才能参与祭萨。祭萨那天,老者们身穿寿服,手执芭茅草引路,接着是吹芦笙开道,举伞的祭萨队伍则转萨堂、转寨子。

榕江宰荡侗族萨玛节 王炳忠摄

入夜,大家吃罢晚饭围坐聊天。那位担任看时辰和作法的鬼师,是聊天的核心人物。

鬼师很神秘地对我说:“1996年,占里寨上出现一连串的不祥之兆。用鸡占卜得知,寨上的萨已经不在其位了!”

这个故事其实侗家人都挺熟,他是讲给我们客人听。鬼师开了个头,村民们就接着说,七嘴八舌好热闹。

榕江宰荡侗族萨玛节 王炳忠摄

这个震撼侗寨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终于在鼓楼议定,秋后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祭萨仪式将萨迎请回堂。这是一次非常规的祭祀。祭萨用的伞是专派两名使者去榕江县城订做的手工油纸伞,烧茶用的水更是两人步行14里路到河的岔口去取来。民间信仰就是有这样精致的讲究。然后,每家出一点米,并将年长者衣裳的线扯一丝下来敬献到祭坛上。还要栽上芭蕉竹、小葡萄、千年矮等常绿植物。祭萨就由一连串不可忽略的细节组成,对每一个细节的认真和谨慎,都体现了侗人内心的虔诚。

祭萨是在上午,将那把意义非凡的伞安放于萨堂里,由祭师念词,倒茶。祭师大声呼唤,请萨归来,那声音映山映水,传向浩淼的天宇。女性唱主角,在萨堂里高唱赞美萨的歌,祈求保佑,牵萨过河。大家“多耶”,载歌载舞。

男人在外面吹芦笙,并上鼓楼重新占卜,看看萨的动向。在人们的祈愿下,萨是否已经回来?据传,古代有一次请萨,是在人们唱了5天的赞歌后,萨才姗姗回堂的。而这次请萨很顺利,只用了两只鸡占卜,祭师就判定,萨已经回来了。

榕江宰荡侗族萨玛节 王炳忠摄

这边唱歌的妇女们沉浸在歌声中意犹未尽,只想一直唱下去。男人们则闷杀一头黑毛猪来做饭菜供大家享用。猪的毛色必须是黑色,黑色代表邪恶,将其闷杀,以求吉利。

信仰和历史的雾岚弥漫着山寨,这是一次真正的祭祀。举行封寨,出嫁的女儿要提前回娘家,外人一律不能进入寨子,就连本寨子出去守田、守禾仓的汉子,当天都不能返回山寨。

众人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

举伞的老太坐在我边上,我问:“累了吧?”

老太摇摇头:“不累,不累。”

鬼师说:“女人们可以一天到黑都举起那把伞,手不会发酸的!”

“为什么?”

他神秘而得意地说:“这伞我已经作了法!”

鬼师急着要回家,他家在山背后的寨子。大家挽留他住下,他却一定要走。大家都夸奖说,今天的日子好,无风无雨的。

鬼师说:“今天这个日子是我看的,天气好得很,不下雨。”

大家聊起了明天的歌会,并练唱起侗歌来。

唱了几首歌有人问:“明天还要表演侗歌,明天也不会下雨吧?”

鬼师却不知何时已然离开。

没想到,第二天却是瓢泼大雨。表演没能进行,鬼师也没有露脸。

神圣古朴的萨玛节年年代代,故事多多,让人回味不尽。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苏畅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