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 | 贵州这座汉代古墓出土好几面铜镜,是用来“镇坟”的吗?

动静原创
157292850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中国远古的镜子,就是盆,古语称鉴。《说文》载:“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又载:“鉴,水盆也”,由此可知古人用盆盛水照镜之历史。《孔子家语》有“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即是今天所说的 “以史为镜”。《广雅》有“鉴谓之镜”,说明镜与鉴意思相同。所以今天也说“以史为鉴”。夏朝,鉴都是用泥瓦制成,所以古代的鉴字没有金旁。商代初年,开始铸造铜鉴,鉴字始有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秦朝,中国开始铸造铜镜,战国时兴起,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代末期,开始以玻璃为镜。铜镜虽始于秦,但因秦朝短命,产物有限,殉葬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存古镜多为汉朝产物。

交乐汉墓

1987年交乐15号墓出土铜镜一面,定名“东汉尚方七乳神兽瑞鸟镜”。青铜质,圆形,直径16.3厘米,缘厚0.8厘米,重742克。镜面经打磨,平整光亮,用于照容。镜背分为内区、中区和外区三个区域,饰有各种纹饰,是体现铜镜艺术水准的地方。镜钮位于镜背内区正中央,直径2厘米,高1厘米。钮两侧有孔相通,古人常系带悬挂于腰间。镜钮置于钮座之上,钮座素面圆形,环围两圈晕饰。第一圈为九个小乳钉与半圆纹等分装饰,第二圈用三竖线符等分成十二个区域,象征十二个月,每个区域内用上下左右四条短横线装饰,象征整齐、平稳,这种纹饰较为少见。

东汉尚方七乳神兽瑞鸟镜

镜背的中区为整个铜镜的主纹饰,用七个大乳钉等分,乳钉间顺时针依次为青龙、麒麟、玄武、鹿、白虎、凤鸟、朱雀共七尊神兽瑞鸟。中区主纹饰外围一圈铭文带,等距右旋环布36字隶书铭文:“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兮”,为汉代铜镜七言套语。“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为少府属官。“尚方”始见于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因此“尚方作竟”系设在首都的尚方工官制作的铜镜。好比我们今天说“尚方宝剑”,就是带有强烈的官方、皇室的意思。

东汉尚方七乳神兽瑞鸟镜镜背平面示意图

汉代铜镜铭文形式非常多样,西汉早期一般以小篆为主,西汉中期逐渐发展为篆隶夹杂的方篆,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是铭文盛行时期,书体也从原来的篆体或隶中带篆逐渐演变为成熟的隶书,铭文形式上的通假通借、减字漏句频繁出现。“尚方作竟”便是“尚方作镜”的减字。从意思上来说,前两句“尚方作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系尚方的自夸,所谓“大毋伤”,就是这面铜镜铸造工艺很好,一点毛病也没有,和汉代铜镜上经常出现的铭文“尚方作镜真大好” “尚方作镜佳且好”“尚方作镜四夷服”等意思大致一样。“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也是汉代铜镜的套语,并且从字面上直接表现了这面铜镜主纹饰的含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星宿崇拜,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灵,两汉时期被道教吸收并发扬光大。这“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灵物。玄代表黑,武与冥古音相通,是阴的意思。不过有趣的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排序,铜镜中的青龙与白虎位置被搞反颠倒,“玄武”图案也只见龟,不见蛇,算是此铜镜瑕疵之一。“辟不羊”是“辟不祥”的通假,辟邪的意思。铭文最后一句为“子孙备具居中央兮”,所谓“子孙备具”就是子孙众多,儿孙满堂。铜镜终究反映的是人的形象,灵魂附之,我们“居中央”(在这里)安居乐业,周围以东、西、南、北四神保护,避免邪魔侵害。
镜背外区有四环重圈晕饰,分别为芒纹、三角锯齿纹(小)、波折纹、三角锯齿纹(大),均是汉代铜镜较为常见的纹饰。古人认为,铜镜能发光(实为反光),具有镇鬼降妖、去邪消灾的功能。这面铜镜正是这样一面镇鬼降妖的辟邪镜。显然,作为墓葬中最常见的镇物之一,这面铜镜不仅仅是作为15号墓死者生前用品随葬的,其用意还在于驱鬼辟邪,保亡灵安宁。

东汉尚方四神博局铜镜

交乐汉墓7号墓也出土铜镜一面,定名“东汉尚方四神博局镜”。青铜质,鎏金,圆形,镜面微鼓,直径13厘米,缘厚0.2厘米,重232克,镜钮位于镜背内区正中央,直径1.5厘米。纽座饰四瓣柿蒂纹。柿蒂纹在汉代是一种常见的寓意纹样,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酉阳杂俎》载:“木中根固,柿为最。”寓意坚固和结实。柿蒂纹外有正方栏,其实就是古代六博局纹。“六博”指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两个人的棋戏,“六博局纹”即是棋盘,新莽时期就曾有“刻具博局去不祥”的铭文,这种铜镜始见于西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镜背中区对称分布8个乳钉,乳钉间夹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四个动物形象,因此镜残缺,故难以分辨。外区环围五晕装饰,均是汉代铜镜较为常见的芒纹、三角锯齿纹、波折纹式样。中区与外区之间为铭文带,右旋环布14字隶书铭文:“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这句话的意思是尚方做的铜镜非常精巧,山中之人不知岁月流逝,年华老去,反映了墓主人崇尚自然、逍遥养生的境界。

东汉龙虎镜

交乐14号墓出土的“东汉龙虎镜”为青铜质,圆形,镜面微鼓,直径9.8厘米,缘厚0.5~0.8厘米,重318克,镜钮直径2厘米。钮外中区高浮雕“龙虎”两兽,兽首相对,躯体下部交合重叠,龙尾部刻一“尚”字,代表尚方。外区纹饰与前两面铜镜纹饰一样,为芒纹、三角锯齿纹和波折纹。不同的是,波折纹“折”的部分较为柔和,类似水波纹。“龙虎”在汉人观念中,非常神圣,代表天与地,东汉王充《论衡》云:“虎啸谷风至,龙兴景云起”。“龙虎”又是镇宅瑞兽。两兽交合,则“阴阳二气交合,万物生。”这面镜寓意明了,表现墓主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墓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巴郡守臣”。

东汉四乳对鸟纹铜镜

除通过贵州省博物馆正式发掘获取这三面铜镜外,在雨樟交乐的田野调查中,文物工作者还配合公安机关对已经遭受盗扰的6号墓葬文物进行清查追缴,起获“东汉四乳对鸟纹镜”一面。镜面圆形,微鼓,直径12厘米,缘厚0.5厘米,重236克,球形钮,素面钮座。中区主纹饰为四乳四组对鸟纹。所谓“乳钉”,其实是根据装饰图样的形象称谓,史学界把那些圆而突起、既象“乳头”又象“铆钉”的图样形象,称之为“乳状铆钉”,简称为“乳钉”。从汉代铜镜纹饰的发展情况看, “乳钉”最初是由“圆形花蕊”发展演变而来,而这面铜镜的“乳钉”正是由八片花瓣合围装饰为花朵的形象。四个乳钉等分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为一对相向凤鸟,共八只。凤鸟形象为大眼长喙,凤冠呈飘带状,冠尾曲卷。凤尾较长,由三组羽毛装饰。凤鸟上可追溯至黄帝时期,有“黄帝以鸟名官”的说法,考虑到6号墓葬同时出土有铜车马、摇钱树(均为残件)等重器,墓主人是否为当地官员,值得深究。但无论如何,凤鸟是汉代人们崇敬的神鸟、瑞鸟,是吉祥、安宁、美满的象征,东汉的凤鸟纹镜出土不少,但这面铜镜的鸟纹和乳钉显得较为特别,时代也相对更接近于西汉。

东汉长宜子孙云雷连弧纹镜

2016年,兴仁县公安局又向黔西南州博物馆移交一面上世纪90年代交乐汉墓涉案的铜镜,笔者定名为“东汉长宜子孙云雷连弧纹镜”。铜镜为青铜质,圆形,镜面微鼓,器形较大,直径23.5厘米,缘厚0.35厘米,重1887克,镜钮直径4厘米,是目前我州发现最大的一面汉代铜镜。纽座饰四瓣柿蒂纹,纹饰间隙处为四字小篆铭文:“长宜子孙”。所谓“长宜子孙”,就是家长希望自己的家业永远发达兴旺,能够世世代代维持子孙优越的生活。中区主纹饰为连弧纹。连弧纹是一种流行于战国和汉代的纹饰,以弧线带连成圈,作为主纹,弧数有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等多种,以八弧最为常见,这面铜镜便是最为常见的八连弧。连弧间隙处为八字早期隶书铭文:“寿如金石,佳且好兮”。同样是典型的汉代镜铭,换成今天就是长命百岁之意。外区云雷纹是以三个同心圆形态显现,共八个,之间以七道弦纹相连。云雷纹内外两侧均环饰象征太阳的芒纹,太阳与云雷共存天际,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乐墓群

雨樟交乐汉墓的五面铜镜,铸造精良,其精美程度不仅冠于全州,和同时期贵州省内出土的铜镜也不分伯仲,当属黔西南历史文化之瑰宝。同时,这些铜镜的出土,也充分说明了在两千多年前,偏隅大西南的贵州黔西南地区便同中原地区有了良好的交流融合,其文明程度不可小觑。

编辑

彭瑾 王曦

责编

苏姝

编审

陈薇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