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个字,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那么,“寿”字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
翻阅了很多资料,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寿”字,但有“铸”字(见图1)。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图1:“铸”字的甲骨文写法1
甲骨文的出现与青铜时代密切相关,当时的铸铜业非常发达。仔细看这个“铸”字,上半部分是两只手揭开一个带有“鼻儿”的盖子;下半部分则是一个高脚的器皿,在器皿间还有一个隔开的缝。其实,这就是在描述青铜器浇铸的一个工序。
图2:“铸”字的甲骨文写法2
再看“铸”字甲骨文的另一种写法(见图2),就更加详细了。在双手揭开的盖子下面,又多了一个形状像反写的“S”,且在弯弧处有两个“口”的形象。这里的反写“S”代表了融化的铜汁流动的样子,两个“口”则表示铜汁灌入的地方。从这个字就仿佛看到了,三千年前古人烧铸青铜器时的场面,有烈火熊熊的火炉,流动、炽热的铜汁,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图3:“铸”字的金文写法1
当然,这种写法太复杂了。所以,古人对“铸”字进行了优化,这就是金文的“铸”字(见图3)。它分为三个部分,左上是个“金”(即“铜”,比如“鸣金”就是敲铜锣),而“金”字左边的两个点,则表示融化了;右上部分就表示融化的铜汁顺着沟槽(即反写的“S”),流到了最下面的部分,那个“口”里。
图4:“铸”字的金文写法2
后来,又有了更简单的写法(见图4):一个带孔的沟槽,即反写的“S”+两个“口”;下面一个“皿”字。再后来,连“皿”字底也不要了,直接就用这个带孔的沟槽替代了,这就是“铸”字的变化过程。
再来说“寿”字。
图5:“寿”字的金文写法
金文的“寿”字就借用了“铸”字的主要部件(见图5),即反写的“S”+两个“口”,上面则加了一个“老”字头。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比喻老人像浇铸出来的青铜器一样,不但身体硬朗,百毒不侵,而且存世久远;
二是一种象征。青铜器属于“国之重器”,只有品德高尚、流芳千古的人才能配享。
因此,活得长久并不一定称为“寿”,精神永存才是。
图6:“寿”字的小篆写法
“寿”字的小篆写法有了变化(见图6),下面多了一个“口”。这表示道贺或者称赞的意思。长寿都是大家所企望的,就要通过“口”去称赞和分享“长寿的秘诀”。
图7:“寿”字的字体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