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1903年,英国人布列里奇从贵州北部的一个猎人手中获得一张奇怪的皮张,根据他的判断,这应该是一个雌兽的皮张,且是一种没有文献记载过的动物皮张,他将其订名为白肩仰鼻猴。从那以后,贵州成了灵长类学家探秘圣地,很多动物学家、博物学家、动物园人员等都接踵而至,遍访当地村民,得到的信息都是断断续续的,一直没有人亲眼看到过,也不再发现皮张标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由我国动物学家在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一带找到黔金丝猴的活动踪迹。
发现黔金丝猴体长为60-70厘米,尾长80-90厘米,体重13-16千克。头部为圆形,颜面部裸露,面色为灰蓝色,双眼微微向上倾斜。冠毛黄色,但毛尖为黑色,两耳较小,黑色,全身披着暗灰色的、长度约为20-25厘米的毛发,其中头顶、背部、体侧、四肢外侧以及尾巴的毛色最深,为浓密的黑褐色,尾巴尖为白色,像一支毛笔,手掌、脚掌的皮肤以及指(趾)甲也都是黑褐色,胸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的毛色略浅,在背面的两肩之间有一大块椭圆形的白斑。因为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很像牛的尾巴,所以当地人也叫它“牛尾猴”。
它们栖息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多活动于海拔500-800米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虽然有明显的家庭观念,却多为群居性,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一个大群约为150-250只,当然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也有分合变化,最大的群有过400多只。
黔金丝猴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就像草原上游牧民族放羊一样,每天更换一次活动地点,进行有规律的巡回迁徙。也许是快乐了,也许是为了互通有无,边取食还会边唱歌,用它们那圆润细长的嗓音喊着“哦—嗬”,相互呼应,显得悠闲自在。当然也有不安分的时候,一旦生了气打起架来,那叫声就变得粗犷洪亮了许多,完全看不到往昔的温柔。
对于整个猴群而言,任何时候都处于高度警备状态,不管是休息还是取食,都至少会有一只负责放哨的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公猴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猴群会立即逃离。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跳跃起来时,尾会帮助抓搭树枝,一跃可达两三米远,如果是从高往低处行进还可以更远一些。
当然最潇洒的动作则莫过于单臂抓住树枝,以悠荡的方式前进。当它们确信已经远离了危险后,猴群又恢复了平静,散布在一两公顷的林子里自由取食、玩耍、休息,不时轻唱两声,表达一下情绪。完全安静下来了,坐在树枝上,长长的尾巴自然下垂,还不时轻轻地摆动,倍感悠闲惬意。
目前,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北部的梵净山,自然分布区域非常狭小,种群数量也很少,乐观估计也就700只左右,是最濒危、最珍贵的一种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独生子”。因为在建立梵净山保护区之前,伐木采矿等活动对这一地区破坏严重,对黔金丝猴的栖息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在梵净山捕杀黔金丝猴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62-1977年就猎杀317只之多。建立保护区后保护有所加强,每个猴群也有一定数量,这给种群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黔金丝猴主要以多种植物芽、嫩皮嫩枝、树叶、花、果为食,吃的比较单一,食量也不大。为什么黔金丝猴爱挑食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关于黔金丝猴,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生性胆小,进攻性弱
黔金丝猴生性胆小,进攻性弱,对天敌一般采取逃逸的方法。在栖息地选择上,十分重视隐蔽性。在活动觅食时,一般选择视野开阔、有零星高大乔木的林地。夜间歇息时,一般选择树木密集的森林。整个猴群夜间歇息特别安静,猴群踪迹仿佛完全消失在密林之中。
雌猴也会有月经现象
成年雌猴也会有月经现象,当然不会在意是否弄脏了屁屁。家族首领占有更多的资源,掌握有与多个雌猴交配的权利。虽然一次交配时间也就1分钟左右,只要它们愿意,一天内能进行多次交配,且一年四季均有交配行为。
猴群十分爱护婴猴
初生婴猴生活在猴妈妈怀中。不论雌猴在采食、活动,还是在梳理、休息,都紧紧地抱着婴猴,从不分离。休息时猴妈妈抱着它,猴爸爸也和猴妈妈对面坐着抱着猴妈妈。小婴猴在两只猴身体中间睡,一点也不会凉着,或受到其他动物伤害。在猴群中,其他猴对婴猴没有伤害现象,新生命在群体中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得到猴群所有成员的爱护。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黔金丝猴是有“苦衷”的,它们胃壁很薄,非常柔软,消化能力不强,不适合吃过多的精粮。如果吃多了树叶、树皮等“粗粮”,食物容易在胃里形成胀气,影响它们消化。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