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正在播出十集系列电视纪录片《解放贵州》,分别为《天际惊雷》《垂死挣扎》《地下尖兵》《运筹帷幄》《势如破竹》《土崩瓦解》《改天换地》《共浴新生》《清匪反霸》和《继往开来》,以解放战争历史纵线为轴,集中讲述了贵州解放的战略背景、战役决心、决策内幕、战斗经过和人物故事等。
2月1日周二20点10分,《解放贵州》第七集《改天换地》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第七集
《改天换地》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贵州的结束。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军事行动还在持续,而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了新生人民政权面前。
11月22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翌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布告》发布,人民政权对贵州的接管工作全面展开。
70年多前的贵阳,城市不大。几十万人的小城,失业人口就有一万多,烟馆、妓院、赌场四处林立,加之国民党败退后潜伏特务的肆意破坏,对安定社会秩序带来严重隐患。并且,省内一些地区战事仍在持续,使得城乡交通阻塞、工商资金枯竭、生活物资匮乏、市场萧条且物价不稳定等各类问题不断出现,社会各界人心浮动。
贵州省委、贵阳市军管会决定在接管过程中采取“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原则,对民政、财政、建设、文教、公安等诸多领域有序开展接管工作。
摆在共产党人和新生人民政权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吃饭问题。缺粮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是普遍现象,云南接管时,昆明仓库里的存粮仅够支撑一个月,四川境内接收国民党政府田粮机构和部队缴获的粮食,不够四川半个月的消耗。在贵州,贵阳市人口20多万,接管时,仓库仅存混合粮50万斤,只够3天需用。
1950年1月中旬,西南各省区相继颁布了《1949年度公粮征收暂行办法》。规定公粮以户为单位,一次缴足,严禁乡镇保甲擅自附加或摊派,在田粮制度未彻底整理前,实行田多多出,田少少出,大户加征。
但是当时新的地方组织机构还没有普遍建立,旧的生产制度和社会体系又没有完全打破,加上当时广大群众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还不了解,地主阶级不甘心自己的剥削成果被剥夺,甚至有个别地主公开叫嚣“让共产党煮他们的钢洋吃去吧”,再加之1949年贵州的秋粮已被国民党搜刮过一遍,所以要做好征粮工作难度不小。
原西进支队干部 汪俊文:征粮的时候,我们去了三个同志,那个时候国民党的乡长还哄我们去凉水井那里,叫我们去收回来,结果我们准备去,教导大队赵指导叫我们不要去,不能去,实际那里是土匪窝,他是准备把我们整死在那里的。
据当年贵州省政府报告记录:截至1950年9月5日,贵州全省已征收公粮完成一亿六千万斤,虽然离预定目标还有缺口,但有力地支撑了新政权的建立和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
接管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由于抗战结束之后许多工厂开始回迁,大量资本离开贵阳,导致贵阳的工商业资金投入锐减,整个市场贸易极度萧条。
当时全市5160家工商企业,倒闭的有3000家以上,剩下的也大多歇业,失业工人就有1万多人,包括家属、社会闲散人员等近 10万人。积极恢复生产、重振经济是接管后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0年前的贵阳街头,青瓦壁房,一间间相互毗邻,在这些房屋里,有不少挂着客栈招牌的,其实就是鸦片烟馆。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研究二处处长李朝贵: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贵州开始大面积地种植。为什么能大面积地种植能提取毒品的这个罂粟,气候,日照,还有就是酸性土壤,这也都利于罂粟的生长。贵州的鸦片种植,罂粟的种植在1935年,是贵州历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鸦片的收入可以占财政的三分之一,国民党因为公布了六年禁烟计划,实际上他是名禁暗不禁,导致民间大量地种植,一直到1949年,其中实行的应变计划里面就有这一条,实际上是开放了烟禁,号召全省人民种植。
面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烟毒顽疾,新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治理措施。1950年1月开始禁烟,成了巩固新政权的重要行动。1950年9月,贵阳市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市长秦天真兼任主任委员,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禁毒运动在贵阳市打响了。
禁烟公告在9月初发布后,10天左右的时间,主动到各公安分局登记悔过的烟贩和吸毒人员共有665人。9月14日,贵阳在河滨公园举行了万人大会,由市长秦天真演讲禁烟的意义。
9月22日,公安人员展开突击行动,一夜之间在普陀路、文化路、市北路等地抓获烟贩、毒贩180余人。
为了在禁烟禁毒运动中起到充分地震慑作用,贵阳市政府在民教官广场(现人民剧场)对王银荣、何炳森进行了公开审判,并焚烧了2300斤鸦片及2万多件烟具。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贵州,交通状况本就落后,加之国民党当局妄图延缓解放军的进军速度,对交通网络进行了大面积破坏。
原二野五兵团司令部警卫元 腾对祥:到了贵州第一个地方是玉屏,这一路的破坏就更厉害了,从玉屏到镇远这一路,大小桥梁也被破坏,路隔一百米远就炸一个大坑,我们最讨厌这个东西,害得我们在那个坑上爬上爬下,爬上爬下,因为路又烂,部队又多,前面是部队,我们就跟着,部队很多,一路都是稀烂的。
原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学员 姜伟:从玉屏以后,国民党把路破坏了,桥和路(破坏了),路挖成锯齿型一样的,这里挖一下,那边又挖一下,车子走不了,人可以从走边上绕着走,但是要走车子不行,就是国民党军队挖的,破坏公路破坏桥梁。包括到镇远,镇远一个桥梁,那个桥的中间炸个大洞洞。
交通问题的确带来了诸多不便,就连省会城市贵阳,137条街巷,除省府路一段为石砌路面外,其余都是土石路,道路狭窄、坑洼不平,这也使得解放初期接管干部们前往接管地都变成一件极不轻松的事情。
为尽快改变城市面貌,军管会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的方法,招雇失业工人和游民,对贵阳市的城市道路、下水道、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修、扩建,先后整修了大小街道70多条,疏通和翻修下水道5万多米,极大地改善了贵阳市污水横流的状况。
贵阳市的顺利接管,对稳定全省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引导社会进步做出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新政权同舟共济,建设美好家园,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这在社会各阶层中成为一种共识。
每周二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