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三穗县:“八大攻坚行动”助力乡村更美、环境更优、生活更富

三穗县委办:龙红阳 ; 三穗县委宣传部:潘盛金 陶丙风
1642409460
积分商场

2021年以来,三穗县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工作举措,找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入点,以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宣传、大清扫、大清除、大整治、大安全、大规范、大美化、大成效”的“八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助力乡村更美、环境更优、生活更富,成功创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点,长吉镇荣获2021年度全州唯一全国卫生乡镇称号,贵秧河、台烈河作为全州健康河湖试点,台烈河列入州级美丽河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赤瓦秋晨(龙建平 摄)

“八大攻坚行动”助推三穗农村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村在景中,人在画中,是群众对人居环境的朴素向往。三穗县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目标,以环境治理为着力点,创新结合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八大攻坚行动”,不断把农村环境治理向纵深推进。一是高位推动,组织更加有力。县委主要领导亲自高位推动,县委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四大班子成员负责联系,乡镇(街道)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各村组建志愿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保障“八大攻坚行动”落地落细落实。二是实行“网格+”,责任更加明确。按照“合理区分、网格管理、定人定责”的工作原则,划分“一城二区”16个网格和十一个乡镇(街道),每个网格和乡镇街道由县领导联系,乡镇(街道)按行政村划分网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并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形成了“三穗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带动广大群众在环境整治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三是大力整治,环境更加美化。按照“三清一改”的思路,聚焦农村厕所、生物垃圾、沟渠污水等重点,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1年以来,完成1063户厕所改造、新建农村公厕6座,34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运体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清理村内塘沟652口条,清理村内沟渠96.4公里,清理乱搭乱建及残垣断壁622处,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8200人次。不断补齐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美化农村形象,实现了农村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的转变。

美丽乡镇-台烈镇(杨通富 摄)

“八大攻坚行动”助推三穗乡风文明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有了“面子”,更重要的是要有“里子”。在抓好环境整治的同时,三穗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群众思想疏导、素质提升、文明养成,推动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乡村环境长久美化。一是抓好志愿服务拓展乡风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全县志愿者2.5万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严格按照“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要求,广泛组织志愿者聚焦乡村振兴、着眼地方特色文化、针对群众需求和破除陈规陋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100余场次,全面提高公益事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抓好“寨管委”建设探索乡风文明新机制。坚持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八大攻坚行动”作为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抓手,着力加强“寨管委”建设,充分发挥寨管委引导群众“自商、自筹、自建、自管”的作用,把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负面清单等,实现村村寨寨有组织管事、有地方办事、有人做事,切实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三是抓好宣传教育构建乡风文明新高地。以创建文明村镇为目标,结合“八大攻坚行动”,坚持把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宣传教育阶段性攻坚与常态化创建相结合,引导教育群众自觉做到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2021年以来,49个村成功创建为县级文明村,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96.43%;完成修订97个村(居)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把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赌博、早婚早育、奢侈浪费等陈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有力推动群众养成良好文明自觉习惯,实现了乡风文明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颇洞人家(杨通富 摄)

“八大攻坚行动”助推三穗产业兴旺从“一业兴”到“百业旺”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穗县坚持在环境整治上持续发力,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以优美的环境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坚持示范引领建乡村。聚焦“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目标,以推进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抓手,实施州、县示范点建设项目16个,其中,产业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3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6个,建成2个州级、5个县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形成一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田园乡村。二是注重立足优势壮产业。坚持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乡村发展优势,深入挖掘三穗红色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重点打造了以颇洞、贵洞、木良为核心的自然山水和农耕体验旅游走廊,开发建设了屏树、德明、雅中等乡村旅游景点,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4个,木良村、寨头村成功申报全省100个旅游名村,贵洞景区于2021年12月14日通过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培育开发三穗竹编、三穗鸭等系列旅游商品27个。三是盘活集体经济添后劲。强化党建引领,采取“党社联建”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利用资金、资源与村集体共同组建经济实体,把党员群众聚集到合作社、产业链上联动发展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5-10万元的村31个、10-50万元的村32个、50-100万元的村7个、100-500万元的村16个、500万元及以上的村数4个。

晚霞下的德明村(杨通富摄)

编辑

娜娜

责编

李理

编审

司屹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