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丨贵州革命的核心据点: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

知知贵阳
1753195500

在贵阳云岩区文笔街11号

时光绘就两幅画卷

18世纪

它是贵阳高家气派的“高家花园”

四进四院、池塘水榭,尽显闲适雅致

烽火燃起时

成为中共贵州省工委秘密机关

在贵州革命中留下深刻印记

从私家园林到革命堡垒:据点的诞生与使命

1929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贵州建立组织并开展活动,到30年代初期,贵州各地党的地下基层组织逐渐增多,领导人民进行反抗地方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并组织抗日救亡等运动。

1934年9月,从毕节转移到贵阳开展革命活动的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等9人组成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也称“九人工委”。这是一个以党员为核心,有党内外人士结合的革命组织,成员分别在军队和地方利用合法身法开展活动,主要任务是:寻找党的上级组织,发展革命力量,指导全省的革命活动。

高家后人高言志(共产党员)为掩护中共地下组织及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高家花园作为地下党及革命人士秘密居住、工作和会议之地,高家花园因此成为省工委秘密集会和部署工作的秘密机关。

高言志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在此期间,林青赶赴遵义,向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罗迈代表中共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组织,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贵州省工委或省工委)。

高家花园的怡怡楼和楼外楼,作为革命历史见证,留下了众多革命者的足迹。怡怡楼本是重锁尘封的藏书楼,却成为省工委的文件、书刊秘密存放处和省工委领导秘密居住处。古朴典雅的楼外楼,中共女中支部的华丹鹑(华纯)、陈胤孙、陶祖潜在此宣誓入党,这里接待了来筑联系工作的同志,还多次召开重要会议。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

中共贵州省工委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级地下党的领导机构,由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后增加刘茂隆),林青兼任遵义县委书记。中共贵州省工委成立后,在贵阳、遵义、毕节、安顺、凯里等地建立县委、县工委、直属支部和直属小组,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支援红军,并成立军事领导小组,在安顺及黔东南开展兵运工作,组织游击武装,发动和领导贵州抗日救亡运动。

情报战线上的生死博弈

中共贵州省工委创建初期的活动1935年3月,中央特派员潘汉年(化名杨涛)由遵义来到贵阳,与省工委委员秦天真接上头,听取了贵州工作的汇报,并传达了中央对贵州地下党的指示:

1.做好面向遵义、重庆,背靠云南的准备;

2.设法取得国民党的作战图、密电码及飞机联络符号;

3.掩护潘汉年去上海,以便恢复党中央同共产国际中断了的联系。

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成立后,贵州地下党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领导贵州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红军战胜国民党重兵的围剿,向国内外一切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业绩。

黄大陆的“借壳取图”

1935年3月24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督师剿共,企图把红军消灭在贵州境内。新创建的中共贵州省工委积极行动,经过缜密安排,时任国民党103师少将参谋长的中共党员黄大陆利用友人范鼎三,以国民党部队林秀生旅的名义,搞到了贵州军事地图。这份标注着红军必经之路的地图,为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提供了关键参考。

黄大陆(左)与范鼎三的合影

缪正元的“电波窃密”

潜伏于国民党电台的缪正元,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密电码本。

(左:缪正元 摄于1988年)

中共贵州省工委还利用各种机会牵制国民党军队的行动,支援红军。中央红军从遵义挥师北上时,黄大陆劝说黔军将领何知重以“兵无宿粮”为由,避开与红军作战。当红军一渡赤水时,何知重按兵于桐梓,未参加土城战役。红军二渡赤水前,黔军军长王家烈电令何知重的部队在二郎滩做防堵,作战命令落入缪正元之手,他及时通过杨逸民(地下党员、缪身边的电台文书)转告黄大陆,黄大陆又设法使何知重将部队停滞于习水、土城一带,从而减轻了红军的阻力。

潘汉年的“假扮夫妻”

按照中央的要求,为安全护送潘汉年,中共贵州省工委经过周密部署,安排女共产党员蓝运臧与潘汉年假扮夫妻,从大西门出发,并由高言志联系了东出贵州的车辆。蓝运臧同志出色地完成了中共贵州省工委交给的任务,与潘汉年几经辗转,安全抵达上海。

这些惊心动魄的行动,使高家花园成为红军在贵州战场上的“情报中枢”。徐向前元帅曾说,毛主席用兵的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作基础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时,对敌情了如指掌,在敌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敌人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破获了他们的密码。因此,我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共贵州省工委在很短的时间内,果断而迅速地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充分展现了贵州党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对党忠诚、坚强团结、敢于担当的精神。

血与火的淬炼:从省工委到全省解放

1935年7月19日,中共贵州省工委在贵阳遭受国民党贵州当局破坏,林青、刘茂隆等被捕;9月11日,林青英勇就义。1937年6月,中共贵州省工委停止活动,但其领导下的一些组织及地下党员仍坚持进行革命斗争。

全面抗战开始后,1937年9月,党中央派黄大陆以特派员身份由延安回黔,与在贵阳的李策一起以中共贵州省工委名义开展工作;1938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新的中共贵州省工委,再派邓止戈、秦天真回贵州充实和加强省工委领导力量,邓止戈任书记,领导和推动全省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此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贵州省工委经历了多次调整与重组。直到解放战争开始后,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统一领导贵州地方党组织,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11月23日,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张立代表贵州地下党与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会师;次日,张立将贵州地下党人员名单交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

在贵阳解放之前,高公馆已易主,旧屋逐步拆毁,改建为银行宿舍。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家花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此后,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对旧址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

永恒的精神坐标:从历史记忆到时代传承

今日的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通过125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系统呈现了贵州革命的壮阔图景。在此举办的永久性地方党史陈列展览——《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纪略展》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序厅、党的创立时期、党的早期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和薪火传承、辉映未来,概述了红军长征转战贵州期间省工委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及英勇斗争,反映了贵州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斗争、前仆后继,直至赢得解放的奋斗历程。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作为贵阳城区唯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汤成伟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