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松桃苗绣以“鸽子花”为载体,带动了4000名绣娘在家门口创业,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销往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
为推动我省苗绣高质量发展,中国纺联组织专家团于日前赴贵州考察调研苗绣产业化发展。考察组由中国纺联非遗办、中国纺织出版社、地方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知名设计师、企业家、院校、媒体等30余人组成,相继走进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凯里、剑河、台江、黄平、丹寨、贵州民族大学,共走进了2市、4县、1镇、1村,走访参观了16个相关机构,召开了3次座谈会,行程约1000公里。通过聚焦“苗绣产业化发展”深度考察与交流座谈,对苗绣生存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从不同视角重点在苗绣品牌建设、创承能力、研发设计、产业化、销售渠道、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当地企业、手工坊、传承人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商贸与人才培养协议。
此外,中国纺联非遗办公室于9月24日启动了中国纺织非遗苗绣推广大使推选活动,旨在评选出在苗绣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者,引导社会各界高度苗绣关注,以榜样力量持续带动苗绣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选活动分为五个阶段,推荐征集、初评入围、网络投票、终评入选、揭晓仪式,最终哪些优秀人物能戴上“苗冠”将在11月份在贵州举办的大会上隆重揭晓。
苗绣既是文化、又是产业,用苗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已在贵州蔚然成风、蓬勃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建议,贵州在纺织类非遗发展上要编制行业规划引领方向与工作重点,在摸清基本情况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推进产业化进程;建立传承发展创新链条与体系;发展行业非遗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跨界合作与国际交流。同时,建立工作专班与行业组织提升传承人专业素养,加强苗绣设计研发,完善生产组织,拓展销售渠道,提高苗绣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