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黔东南:厚植优势扬长补短 “四轮”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动静原创贵州新闻联播
1621464900
积分商场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的两个“宝贝”。凭借独特的发展优势,围绕“四新”抓“四化”,黔东南着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高位推动旅游业、农业和工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统一。

这个星期,正值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云集全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和旅游行业专家、学者;十大非遗绝技秀、近百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陆续展演,活动周主题鲜明、精彩纷呈,力求把丹寨打造成非遗旅游融合典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表示,通过非遗资源的活态转化,转化为全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带动消费、带动文旅。

黔东南拥有53项7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9个传统村落,领跑全国市州;拥有68%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用足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坚持文化兴州、旅游活州,依托立体交通体系,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势头强劲。

西江苗寨、镇远古城、肇兴侗寨等知名度不断提升;万达小镇、下司古镇、剑河温泉等新景区景点成功推出;凯里云谷田园、麻江蓝莓采摘体验,夜游舞阳河等产品和业态日益丰富,被《纽约时报》推荐为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6年至2019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3.9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80亿元,年均增长30.1%。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介绍,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康旅融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进黔东南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丰厚的生态资源赋予旅游发展的明显优势,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广袤的森林,黔东南州大力发展起林下经济,布局“林菌、林药、林鸡、林蜂”等产业。在剑河,食用菌正变成增收的“聚宝盆”;锦屏拥有全国最大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天柱围绕林下养鸡打造的土鸡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州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5.6亿元,覆盖30多万农户。

走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黔东南还培育发展精品水果、蔬菜、生态家禽等产业。榕江坝区蔬菜接茬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从江百香果连片种植5000亩以上,年产百香果超6700吨;黎平多种“稻+”生态种养模式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进入“十四五”,黔东南州将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全力提升坝区产业效益,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扩大“苗侗山珍”品牌影响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四个轮子”一起转。进入新发展阶段,黔东南还将聚合资源,大力实施工业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基础材料、健康医药、民族民间工艺品、生态特色食品和酒等十大产业,着力打造铝加工、玻璃、钡盐、新能源电池、木材加工等九大百亿级产业,构建现代化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勇

黔东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勇告诉记者,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实施了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到2023年,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28亿元。

“十四五”时期,黔东南将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着力提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占比,增强现代服务业水平,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推动黔东南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编辑

曾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