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杜鹃花,细看不似人间有,玉皇封作百花王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17761880

贵州的杜鹃花开成花山花海了,当然,去看的也是人山人海。其中,“百里杜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地球彩带”,花开烂漫,五彩缤纷,整个都是花花世界、花花天地,真是惊艳!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推特点赞了贵州毕节百里杜鹃呢,有朋友说没看到孙老师写杜鹃花很失望。是啊,杜鹃花这么美好,怎么能不好好说道说道呢?

杜鹃花见于诗词,开始于唐代,这是比较晚的。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诗歌。虽然诗题中点明是因为“杜鹃花”而赋诗,但其实更动人心弦的,是第一句里的“子规鸟”。子规鸟即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古人又称杜宇、催归等。之所以有这样的得名,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子规鸟的叫声听起来是“子归子归”“速归速归”“不如归去”,是在催促游子返乡。因此,这首诗的三四句便由这“子归子归”的鸣叫生发无限的思乡之情,兼之阳春三月杜鹃花灿灿盛开让人不由回想“蜀国”“三巴”景象,诗人的伤春、伤怀、感叹,便在这一声声杜鹃鸟的啼血吟唱余韵中穿透千年时光,让我们也为这杜鹃花、杜鹃鸟而感怀不已。

理解了杜鹃花与杜鹃鸟的关系,以及古人对于杜鹃鸟寓意的运用,则宋代杨万里的《杜鹃花》可以明白晓畅阅读。杨万里《杜鹃花》(二首)诗云: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而杨万里后一首诗里还说出了杜鹃花的一个别名“映山红”。其实,杜鹃花的别名还有很多,如山踯躅、山石榴、山枇杷、谢豹花、照山红、满山红等等。

考诸文献,杜鹃花最早的称呼当为“山石榴”。东晋周景式的《庐山记》载曰:“香炉峰头有大磐石,可坐数百人。垂生山石榴,三月中作花,色似石榴而小淡,红敷紫萼,烨烨可爱。”周景式的《庐山记》极力描写江西庐山“鸟兽草木之美,灵药万物之奇”,文段所写是雄奇而又美艳的——绝顶之上,傍依山崖巨石,杜鹃花明艳盛开,真仙境也!

唐代白居易是明确知道周景式《庐山记》山石榴典故的,其《喜山石榴花开》诗云: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漫尽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四十七岁的白居易,奉诏由江州(今江西九江)量移忠州(今重庆忠县)。故而,虽然也有人认为白居易诗里的杜鹃花是真的从庐山移栽到忠州来的——但或许只是作者的自我比拟,借书写移花来写自己离首都更得接近的“量移”,——表达的是自己在“忠州”的忠心。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山石榴花”就是石榴花,是山上的石榴花,不是杜鹃花。但白居易另一首诗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山石榴即杜鹃花,毫无疑问。

“元九”指诗人元稹,是作者好友,二人被称为“元白”。诗里明说“九江三月”,这是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期间写给元稹的诗篇。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时代,杜鹃花正式的通行的称呼还是“山石榴”,世人也应该是这样的认知,因此,白居易以“山石榴”作为诗歌题目。而从诗歌内容解析,白居易所歌咏的杜鹃花是红色的——如此红艳让白居易大为惊叹,用了“殷红”“燕支(即胭脂)”“红绡”“血珠”“火焰”等词句反复摹写。而“鲜麹”就是指红色的酒曲,对于古人而言,红酒曲的红色是很顶级的,但白居易诗句“嫩紫殷红鲜麹尘”认为,这杜鹃花的殷红足以让红酒曲之红沦为尘下、黯然失色!由此,白居易把此花比作“花中”“西施”,认为“细看不似人间有”——那一定是失落凡间的仙花了!

“江州司马青衫湿”,春风三月,落红纷纷,面对如此繁花美好,白居易感念元稹曾经“题诗报我”,“当时丛畔唯思我”,于是吟诗寄远,情谊诚挚,也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了。

而白居易这首回赠诗之前,好诗友元稹寄来的诗歌是《紫踯躅》。元稹《紫踯躅》有云:“紫踯躅……我从相识便相怜,但是花丛不回目。去年春别湘水头,今年夏见青山曲……愿为朝日早相暾,愿作轻风暗相触……山花渐暗月渐明,月照空山满山绿。山空月午夜无人,何处知我颜如玉。”单单从字面解,元稹的这首诗,也真是激情满满啊——不过,这诗情的基调在于诗歌题目——“踯躅”二字在这里大有深意。踯躅读作zhí zhú,同“踯蹰”(chí chú),是“以足击地,顿足”的意思,指犹犹豫豫,徘徊不前,与贬官心态契合,悲戚中自苦自怜。“紫踯躅”或即“子踯躅”,你我皆踯躅,元白同为“迁客骚人”,难免惺惺惜惺惺。

说到“踯躅”,宋代文豪苏轼《赵昌踯躅》也是题画名诗。苏轼《赵昌踯躅》诗云:

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

开卷便知归客路,剑南樵叟为施丹。

这首诗,也有题为《题赵昌踯躅》或《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赵昌四季其二》的。据考证,诗写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苏轼自儋州渡海至廉州,又经容州、藤州到达广州时,与王进叔相遇相得,赏鉴王进叔带来的著名画家赵昌的画作并题诗。人生暮年,四海漂泊,展卷见是这“踯躅”,千层杜鹃花开在江边危崖,画家是故乡人,山花是故乡花,“归客路”漫漫,泪眼“不忍看”!而大约一年后,苏轼在常州去世,这首《赵昌踯躅》应该是苏轼所写最后一首关于杜鹃花的诗歌,是他人生踯躅的哀歌与绝响。

而杜鹃花之所以得名山踯躅、红踯躅、紫踯躅,来自“羊踯躅”。羊踯躅就是民间通称的“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黄杜鹃),是著名的有毒植物,一般就是指黄色、金黄色杜鹃花,羊吃了它的花叶等往往踯躅而死,故此得名;人如果误食,则会腹泻、呕吐或痉挛,甚至危及生命——虽然李时珍《本草纲目》上有说黄杜鹃花之外的杜鹃花似乎可以吃,酸酸的,但其实所有的杜鹃花都不是对人类绝对安全的。杜鹃花如此可可爱爱,让杜鹃花笑春风好了,君子不动手,君子也不动口啊。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玉蕊杜鹃》云:“润州鹤林寺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其重如此,盖宫禁中亦鲜云。”这些记载都表明,中唐以后,杜鹃花入诗入歌渐盛,无论歌舞升平还是羁旅穷愁,杜鹃花+杜鹃鸟的抒情模式已臻至成熟,并流布开来,韵香千载。

当然,对杜鹃花最痴迷的还是白居易。白居易《山石榴花十二韵》诗云:“煜煜复煌煌,花中无比方……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看到没,依白居易的心愿,所有的花都比不上杜鹃花,杜鹃花应该是作“百花王”的。

这个时节,城市里、公园里各色各式的西洋杜鹃也开得妩媚,但真正烂漫的杜鹃花,还是在那花山花海的山林!你听你听,杜鹃鸟的叫声在线,提醒你不要错过这春光里的繁华。

编辑

曾璐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