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西县深入践行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持之以恒调结构,“六大重点区域”低效农作物应调尽调,加快经果产业发展步伐,脆红李、葡萄、刺梨、猕猴桃等精品水果,托起了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时下,多种水果进入采摘期,到处洋溢着群众丰收的喜悦。
游客采摘脆红李
走进林泉镇营脚村的脆红李种植基地,成熟的脆红李挂满枝头,游客结伴而行,一边欣赏李园美景,一边采摘着脆红李,让这个山里的村寨热闹了起来。基地负责人吕良应和妻子每天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这个李子自从成熟以后,从来没有上过市场,因为口感好、品质优良,都是游客自己来采摘,每天都有60至70人到我们果园里来采摘,然后销量是在600至700斤。”营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良应告诉记者。
游客采摘脆红李
2014年,吕良应回乡创业,试种了100亩脆红李,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也发展到了几百亩,已经进入了丰产期。曾经,这里是一片山高坡陡、贫瘠、常年广种薄收的山地,如今,脆红李基地里,每一株果树都精心修剪,一串串红宝石一样的果子挂满枝头。因脆红李个大饱满、清脆香甜,深受顾客青睐。吕良应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脆红李260余亩,以退耕还林带动群众种植脆红李500余亩,平均每亩每年产值有6000余元。”吕良应说。
据了解,营脚村坚持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进一步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动更多群众种植经果林,在技术指导、对接市场、利益联结、产品开发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把经果林产业做成营脚村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眼下,也正是刺梨成熟季节,黔西县种植的12万亩刺梨目前有1.6万亩进入采摘期,每天都有上百人在黔西各刺梨基地里进行采摘。
刺梨熟 村民笑
在黔西县素朴镇百花村千亩刺梨种植基地,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装袋、上车,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2017年年底,百花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刺梨种植1080亩,得益于合作社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今年1000多亩刺梨全部挂果,预计可采摘刺梨100吨,产值超过20万元。
村民采摘刺梨
素朴镇百花村刺梨基地负责人赵兴义告诉记者:“前期我们预期是15万斤,今天摘下来产量预计有20万斤左右,比我们前期预期还要好,目前价格虽然比我们预期稍微要低点,但是不愁销路。”
搬运刺梨
刺梨丰收,开心的不仅仅是基地老板,就连在基地务工的当地群众也跟着高兴。这几天,每天都有近百名群众在基地里务工,采摘一斤刺梨,就有三毛钱的收入,采摘越多,工资越高。
素朴镇百花村刺梨基地
“现在政策很好,家门口上班,做一天都是100块钱。”素朴镇龙井村村民罗昌菊说道。
在太来乡独山村同心葡萄园里,一串串紫色葡萄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在采摘、分拣、包装,一派繁忙景象。
村民在葡萄基地采收葡萄 陈龙 摄
独山村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发挥葡萄产业“区位独特、市场成熟、效益较高”的优势,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于2014年建立同心葡萄园,把葡萄产业打造成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之一,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规划,动员村民将闲置土地入股葡萄园,每年进行保底分红,并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在葡萄园内务工,实现了小葡萄“串出”大产业的致富路。
“以前只能在家带小孩,只能靠小孩家爹出门做工地赚一点,生活还是很困难,自从村里面建立这个葡萄基地,我们可以在里面务工,一个月还是可以做两千左右块钱,现在生活好得太多。”太来乡独山村下寨组村民吕相琴高兴地说道。
村民在拣选葡萄装箱 陈龙 摄
据了解,独山村同心葡萄园目前已投资800多万元,主要种植优质中晚熟蓝莓无籽葡萄和贵族紫金王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600余亩,预计今年葡萄采摘量在20至25万斤,产值在200至250万元左右。
脆红李、刺梨、葡萄只是黔西县经果林发展的小小缩影。近年来,全县共种植经果林50余万亩,其中李子12.2万亩,刺梨11万亩,葡萄近1万亩,猕猴桃3.4万亩其他水果22余万亩。
黔西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颖 刘维娜
编辑:胡妍
编审:许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