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眼睛大又亮,治虫它最棒

动静原创撰文:冉景丞
17068785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前些天在茂兰开展洞穴调查,并配合央视拍摄《万物之生》纪录片时,考察了一座漂亮的洞穴。由于洞穴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在洞穴中难以知晓洞外短时间内的情况变化,如突降大雨,洞道积水,洞穴限制使得更难以逃离,非常危险。冬季突降大雨的情况较少,是洞穴考察最佳的季节,能够有效避免诸如洞穴突水等危险。

越往洞里走越神秘,头灯的光照在洞壁和洞底,方解石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整个视野闪闪发光的,像是进入了一个外太空世界。本来以为这里已经是生命的禁区,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时,在洞穴的深部洞顶发现一大片蝙蝠悬挂在洞顶上。

也许因为我们的到来打扰到了那些蝙蝠,本来安静的蝙蝠群开始发出“咝咝”的声音,可以看到它们双翼褶迭并列于体侧,一些蝙蝠单脚倒挂着,有些则是双脚倒挂着,从形态大小上看,似乎还不是一种。我们决定抓一只来观察,但洞顶实在太高,尝试了好几种办法都没办法抓到。还好,摄影师那长镜头帮了忙,让我们有机会看清蝙蝠群的情况,甚至是脸上那些细微的结构。

这群蝙蝠中除有少数几只大檓是皮氏菊头蝠外,绝大多数都是大蹄蝠。它们体型比较大,四肢强壮,前臂长约10厘米,借助长焦镜头可以清楚看到大蹄蝠的脸部。说实话,它那长相真不敢恭维,说是“外星生物”也不为过。中鼻叶中央微膨胀,后鼻叶窄于前鼻叶,呈三叶状,由明显的中央隔所支持,有额腺囊位于后鼻叶基的后部中央,雄性个体两侧到眼内眦后有加厚的皮叶,而幼体和雌性只在皮叶位置有3撮黑毛。三角形的大耳朵特别明显,还可以看到耳廓内那一条条弧形的放射状纹路。毛长而细密,背部烟褐色至黑褐色,腹部为灰褐色。那么问题来了,大蹄蝠有眼睛吗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本来每年的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二三月是大蹄蝠深居洞底冬眠的时间,也许是我们的到访打扰了它们安静的睡眠,有一些个体居然在洞内来来回回地飞了起来。当从头顶掠过时,发出阵阵声响,还带起一股风,能够感觉到它们是想要驱赶我们这些外来者。我们动作小了些,也不再试图捕捉标本,并且灭掉灯光等待它们安静下来。再次打开灯观察时,还是看得到多数个体的骚动,轻微地抖动着身体,或是用一条后肢悬挂着来回转圈。

也许是洞穴内太潮湿,而大蹄蝠在潮湿的环境中悬挂的时间久了,看到好几只大蹄蝠身上布满了小水珠,还看到它凭借左后肢倒挂,用右后肢的爪收集胸腹部毛上的水珠,并放入口中去舔食。它这喝水的方式还真特别,真正的“守株待兔”,坐享其成。

大蹄蝠一般是群居生活,不仅同种集群,也通常与其它蝙蝠聚在一起生活。在夏季的夜晚,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出洞穴,虽然飞行速度不算快,但飞行姿态优美而矫健,仿佛在进行一场空中舞蹈。翱翔在夜空中,形成了一道道壮观的飞行景象。但这不是它们的表演,而是它们的盛餐大宴,它们用出色的协作能力和狩猎技巧,捕食着夜色中飞行的鳞翅目昆虫,这些昆虫在人类眼光中绝大多数是害虫,看来它们还是人类的治虫帮手,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蹄蝠的栖息地通常在湿度较大的喀斯特洞穴或废弃坑道的高处。它们虽然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却选择白天悬挂在黑暗的洞穴中休息,一生过着“颠倒”的生活。它们晚上飞出洞外取食后飞回洞内排泄,那些难以消化的蛾类的复眼、鳞毛和几丁质骨骼随粪便排出,灯光打上去会反射出不同颜色的光泽,所以它的粪便被称为“夜明砂”,据说还是一味中药。可别小看它的这些粪便,它为有机质极为匮乏的洞穴环境输送着营养,参与维持着洞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呢。

关于大蹄蝠,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一般群居生活

大蹄蝠一般是群居生活,不仅同种集群,也通常与其它蝙蝠聚在一起生活。

分布范围广

大蹄蝠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福建、浙江、湖南、广东、江苏、台湾、海南。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之前总听人说蝙蝠都是瞎子,是靠声波确定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但这大蹄蝠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亮晶晶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似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