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前后,这是所有种茶人与饮茶人都期盼的季节。
清晨,在毕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连绵青翠的茶园里,有着几十年种植经验的茶农穆康禹和妻子在茶树间移动,单手轻轻一捻,鲜叶落入掌心,三五片之后再一起放进腰间的茶篓,不一会儿,篓里已呈现一片青绿。
太极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太极茶叶就小有名气,还曾作为清朝时期的贡茶。亮岩镇太极村就是太极古茶的发源地,也是太极古茶种植的核心区。目前太极村具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就有近七万株,这里的人世世辈辈都从事着与茶有关的活动。
“我们这里的人基本都是以茶为生,像这种一芽一叶的茶青,拿到下面茶厂就是60块钱一斤。”穆康禹家中有7亩茶园,茶叶采收旺季,他和老伴从早到晚都在自家茶园里采摘茶青,一天下来也能有两、三百块钱的收入。
“今年采了半个月左右的茶青,有4000块钱的收入了,有了这个茶厂还是好,以前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制成干茶,背到街上去买,最多就是10来块钱。”对比起过去和如今的茶叶收入,穆康禹笑得合不拢嘴。
前些年,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加工技术,当时的太极古茶价格低且品质参差不齐,导致宝在山中无人问。
摊青 马玲玉 摄
好茶叶,生态是基础,加工是关键。2015年,太极村开始转变思路,摸索“生态+产业”发展道路。谢涛等几名青年返乡创业,成立七星关区太极茶叶种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抱团”管护古茶树、发展茶产业。
据谢涛介绍,合作社从太极村和周围几个村,以每棵800元左右的价格,买下2万余棵古茶树的经营权。为了保证茶叶品质,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古茶树得到了保护,农户还可以获得劳动收入和分红。”
茶山上,茶农们忙于采茶,制茶车间内,制茶机器也时刻不停。车间内处处弥漫着茶叶的清香。七星太极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许高玉是土生土长的太极村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跟着家里的长辈采茶、制茶,对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因此,公司一建厂,她就来到制茶车间里工作。
“我从小就喜欢茶,在车间里从收茶青、摊青、杀青,到揉捻都是我的工作内容,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在家门口就有固定工资,许高玉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炒茶 马玲玉 摄
茶厂建在村子里,幸福长在茶树上。
如今,太极古茶通过从“小而散”到集约化、品牌化的管理经营发展,太极村的古茶树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自今年3月中旬春茶采摘以来,我们已经发放茶青款600余万元。”七星太极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涛介绍,该公司利用当地独有的古茶树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已经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13个行政村,2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春分时节,太极村绿意浓浓,一蓬蓬茶树为山坡勾勒出温柔的线条。那七万余株古茶树,也在这片热土上汲取营养,它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