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至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下团组的次数增加到了53次。每一次,总书记都同大家深入交流、共商国是。
我们梳理了新华社关于总书记53次下团组的新闻稿件,和你一起感受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见到总书记 代表委员们都说了啥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总书记每次下团组参加代表团审议和联组会时,会和现场5到11名代表委员进行交流,“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发言热烈”是会议现场的真实写照。
会上,来自不同领域、行业的代表委员们通常会结合工作实际和行业发展,就取得的成绩、自己的思考及建议向总书记汇报。据统计,在过去5年,就有57位全国人大代表、35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重要领域,现场提出159条意见建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要求有关方面认真办理。
除了听取正式的汇报外,会上,总书记还“时而记录,时而插话”、“不时插话同委员们讨论,询问有关情况”:既询问国是,也关心群众的身边事。
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代表讲述了村里从种玉米到种胡萝卜再到种中草药的转型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向她询问人均耕地、蔬菜种植、市场价格、政策惠民、基础设施、垃圾处理等诸多细节。广东的米雪梅代表在发言时讲述了自己的打工经历,习近平仔细询问:现在是否落户?孩子怎么上学?
每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们的交流,成为中国式民主的一道靓丽风景。
会场的温暖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53次下团组,有很多的温暖的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会场时,全场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总书记会与大家“亲切握手”。
掌声的背后,是大家对领袖的信任与情感。
除了掌声外,少数民族同胞还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意:在2013年下西藏团、2016年下青海团、2018年、2019年下内蒙古团时,藏族蒙古族代表会为习近平总书记献上白色或蓝色的哈达,表达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敬意。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英所说:“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把红色信仰装满胸怀,把国泰民安、人民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的领路人,我坚信我们伟大的事业会更加的辉煌。”
我们在对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后发现,“人民”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超过200次,充分彰显了总书记心中的“无我”境界和担当。此外,创新、改革等也在会上提到超过150次。
数据来源:新华社报道整理
总书记每年都会去的团组
2013年以来,习主席每年都会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期间,共听取了83人次发言。
央视《时政新闻眼》报道,每次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习主席都发表重要讲话。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从打好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到实现“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良好开局,习主席运筹帷幄、把舵定向,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国两会大多是在3月召开,会期通常会“遇见”“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经过梳理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7次向全国各族各界女同胞送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其中,6次是在3月7日,一次是在3月8日——那是2016年总书记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恰好是“三八”妇女节当天,总书记现场送出祝福:“今天恰逢‘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能现场收到总书记的美好祝愿,湖南团的女代表、女工作人员们可以说是很幸福了。
文字材料、数据图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