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水稻梯田与远处的苗族吊脚楼民居构成一幅乡村振兴图景。
绿水青山环绕的分从村。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成效指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分从村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以小公益岗、小合约食堂和小非遗手艺“三小”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着力构建出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小公益岗实现精管善治
“哪里有群众,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我们的党员志愿者。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嵌入微网格中,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新模式。”贵州省榕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党校校长欧阳剑江表示。
在榕江县分从村,小公益岗位成为基层治理发挥大作用的主力军。该村通过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管家”工作模式,将村里公益性岗位人员按照区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选出责任心强、文化程度相对高、熟悉业务的一名党员担任小组长,让公益性岗位各小组成员成为村寨美丽乡村建设的“专职管家”。除了开展道路清扫、巡查管护等工作之外,日常负责保持村内村组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干净整洁等工作,同时“兼职”村务“监督员”、民情“信息员”和政策“宣传员”。
村民赵保全是村民眼里的热心人。自从分从村落实村级监督员制度以来,赵保全就担任了村级监督员,可随时过问监督村务情况。今年开春,村里一段自来水管道老化需要更换,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最终决定申报项目进行改造,赵保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
不仅如此,他和其他几位热心村民还是矛盾化解员、政策宣传员。村里有人要在自留地里盖房子,他们得知后上门劝阻,一边宣讲土地管理法,一边上报给村“两委”寻求解决办法。夫妻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也都是他们最先知道,最先化解。
针对新农合逐年上涨调整的情况,2024年该村采取包村干部统一培训、村干包片征缴、48名公益性岗位负责入户宣传的方式进行缴费工作,最终全村医保收缴总体进度达到102.61%,排名全乡第一。现在,村里从事公益性岗位的群众,不但是村支“两委”的好帮手,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作为一名党员,能在公益岗位上发挥作用,我觉得很有意义。”党员志愿者王明表示。
小合约食堂打通文明新风
近年来,分从村利用合约食堂为窗口,以人为本,以“合”为贵,约束农村办酒制度,推动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齐步走,不仅“合”出乡村新气象,也“约”出文明新风尚。
“以前村里操办酒席讲排场,要给随礼的乡亲回赠一大块猪肉作‘礼菜’,现在借着合约食堂这阵文明风,一股脑把那些烦琐的旧俗取消了,操办起酒席大家都轻松。”村民韦文英的感受折射出了合约食堂带来的新变化。
小合约食堂是分从村倡导文明节俭,推动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原来没有食堂的时候,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是在各自家中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现在有食堂了就集中在这里举办,不仅方便了大家,更有利于民族团结、邻里和谐。”村民潘亮海说道。
据了解,该村积极凝聚力量共建起3个合约食堂,明确了每个党员的示范带头责任,带领引导自己家族和邻里主动减办酒席门类。同时对合约食堂实行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只有提前到村支“两委”红白喜事理事会进行登记报备,并得到理事会批准,才能在合约食堂开办酒席。
自从合约食堂建好以后,全村日常操办酒席的数量明显减少,从往年的每年20多场减少到目前的每年不到10场。有效遏制了村里的人情风、攀比风,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全村以往在路边办酒席的安全隐患、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从设立之初的便民利民,到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再到群众携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让群众从‘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金’中解放了出来,把更多精力和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指数上来,真正让人情减负,为文明加分。”欧阳剑江说道。
小非遗手艺描绘心愿清单
传统的苗族蜡染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分从村的金疙瘩,但有限的发展模式也一度让它藏于深闺。如何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村支“两委”决定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绣娘”运营模式,成立了贵州榕江蝶之源蜡染有限公司。打造分从蜡染体验馆,组建直播带货团队,延伸非遗产业链,一幅致富蓝图就此展开。
“蜡染工艺要突出民族性,表达上可以更丰富、更多元。”在蝶之源从事蜡染工作的杨再兰将传统融于创作,把蝴蝶、民族服饰等苗族元素展现其中,使得不少作品栩栩如生,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公司发展的畅销产品。
在不懈的努力下,目前分从村已有3人被授予县级非物质文化传人,其中有着“贵州省民族蜡染金奖”“凯里民族刺绣金奖”等荣誉称号的杨再兰,2019年返乡创立蜡染合作社,带动了24名绣娘抱团发展,利用传统的蜡染技艺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开发蜡染家居用品、服饰、工艺品等远销省内外。目前,分从村从事蜡染手工艺的群众已经达到126人,年收入近400万余元。
同时,该村还被贵州师范大学确定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蜡染项目村寨”培训基地,借助这个平台,每年通过接待高校师生培训,群众的收入又增添了新渠道。“当前,借助‘村超’发展之势,我们更有信心带着群众在‘薪’的路上稳步前行。”欧阳剑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