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了《“科技入黔”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科技入黔”要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贵州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中上游。《方案》都有哪些“干货”?接下来如何贯彻落实?动静记者采访了相关科技领域专家。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推动FAST科学产出
FAST作为在贵州落地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对提升贵州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有重要意义。《方案》将推动FAST步入科学产出新阶段列入“科技入黔”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FAST核心科学目标的支持,提升FAST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记者采访了贵州射电天文台执行台长、FAST总工程师姜鹏。姜鹏表示,依托《方案》宏观性的政策指导,可以与地方制定更细则的合作方案,申请国家相关支持,以贵州射电天文台作为载体,将科技带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姜鹏说:“天文数据是真正的大数据,FAST每年大概有20Pb的数据量,在数据关键存储技术方面我们一直在做准备,包括开发新的光盘—热磁混合存储方式,数据会一直增长,挑战一直都在,需要大量的研发力量,这些技术也可以不断应用在其它领域。我们正在积极规划在望远镜7公里范围内推动新的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同时跟贵州省高校合作促进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
平塘天文小镇
开放合作 坚持开放创新
这份“行动指南”由科技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制定,列出了8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具有贵州特色的全域创新、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开放创新。
“开放创新是一个核心亮点。”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熊庆告诉记者,《方案》提出要高水平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机制人才集聚作用,支持贵州创新和完善东西部科技合作长效机制,这对推动具有贵州特色的全域创新十分关键。
熊庆说:“科技创新如何做到支撑全省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创新资源,更需要打造一个开放的全域创新体系,通过‘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成果+贵州转化’等新协作模式,深化与东部地区的科技合作,推动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科研院所入黔,把外部资源导入贵州。”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刀刃向内 着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熊庆认为,科技体制改革与开放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是环环相扣的。“首先有平台、有场景,有相应的科技管理改革措施,才能引来项目、人才和资源,形成内在的良性循环。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措施,破除科技创新所遇到的一些障碍问题,对我们下一步激励企业更好地成为创新主体有非常大的作用。”
针对着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方案》明确,支持贵州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科技成果评价、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试点任务。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陈财慧介绍,2019年以来,省科技厅开展试点示范探索“技术股+现金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唤醒沉睡7年之久的科研成果“遵辣9号”进行大规模转化,科研人员与产业实现双丰收,同时将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农科院等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激励创新政策落地兑现试点示范单位,逐一探索解决激励创新政策落地兑现过程中存在的堵点,充分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在创新人才资源等硬件上我们与东部发达地区有差距,但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方案》给了我们进行更大规模探索的信心,要把良好的创新生态变成我们的创新土壤、人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