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插秧不下田 水田换“新颜”
“一台插秧机一次可以放60盘秧盘,种植面积是两亩半左右,比以前人工减少了很多时间,也减少了很多的劳力,我们这个插秧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调整好导航之后,可以实现无人操作,人工就知道补放秧盘,取空盘出来堆放好就行。”长顺县诚福耕农机专业合作工作员陈金城边操作插秧机边说道。
连日来,长顺县摆所镇长高村水稻种植基地里,犁田机、插秧机开足马力,翻田、覆土、插秧,来回作业。不一会,一排排嫩绿的秧苗便均匀插落在稻田里,整整齐齐铺展开来。
“今年是第一年采取这种机械耕种的方式,在村里试种了一部分,效果还是可以的,以前一个人一天能种植两亩,现在用机器插的话,一会儿就可以插到十亩左右,而且比以前更均匀,质量比以前更好。从开始播种到后面的机器移栽,我们一直都在参与,做好每个环节。”长高村副支书柳青边整理秧盘边说道。
今年以来,长顺在全县范围内打造钵苗育秧示范基地,以集中式机械化开展水稻育秧,降低育秧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规模化管理培育标准壮秧、商品化发展助农增收,通过推广机械化耕作,提升了生产效率。农户只需支付80元/亩的费用,就能享受机械化代劳服务,极大提高群众种粮的积极性。
“长高村作为全县的钵苗育秧示范点之一,我们前期通过成立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对农户采取机耕机种。目前我们机械配备全部到位,配齐了育秧机、插秧机、植保小飞机、收割机等一整套,让我们农户放心种植。农机合作社只收取一定的成本还有费用,大部分的利益效益都是放在农户身上,以农户为主体,助力增收。”长高村村支书王舜民说道。
摆所镇长高村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配备配齐相关机械设备,做好农技部门配套服务,实现良种良法相得益彰。不仅让农民种得上良种,还提高种粮技术,实现种得好、收益高。如今从整地,到育秧、插秧、植保等,基本上都用上了机器,现代化种粮方式在稳步推进中。
“今年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确保粮食得到丰收,长高村组建农机合作社,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后期的话我们这边由镇里面统一由技术人员分组,全程跟踪确保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今年示范种植成功,将计划在本镇其他可以进行机械化的区域大力推广。”长顺县摆所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员娄忠姚介绍道。
02 机械插秧不用人 助力百姓“禾下梦”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三夏时节抢字当头。随着气温升高,长顺各地开始抢抓农时忙插秧。5月18日,长顺县2022年水稻全程机械化技能培训在广顺镇马路村开展,助力全县依托农业机械化加快插秧进程,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培训现场,各村代表陆续到达无纺布钵苗育秧集中示范点,观摩插秧机在田里运作。农技人员向参训学员详细讲解水稻生产发展机械化优势,现场演示了机械化插秧全过程。
在育苗基地里,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平铺在地面上,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卷秧盘、运秧苗,将一盒盒秧盘整齐地摆放在插秧机上,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与装秧员高效配合,插秧机经过之处,留下了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秧苗。
“今年我们广顺镇推广全程机械化钵苗育秧是5000亩,目前我们投入的插秧机是六台,能够辐射5000亩的全程机械化。”广顺镇副镇长杨万福介绍道。
和以往传统育秧、插秧不同,机械化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每亩节约500元的人工。同时,传统育秧秧年为两段,每段45天,周期长,钵苗育秧30天到35天就可以直接插秧,时间上缩短了一半。
“目前服务的面积有1.5万亩,下一步将持续做完我们9万亩的农业水稻钵苗育秧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提高效率,每一台机子每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25个工人的工作量,可以节省成本,每天节约2000元左右。”长顺县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宗朝说。
据悉,今年长顺县用于购置农机服务的财政资金总投入700多万元,建成一个县级总社+七个乡镇分社的服务体系。下一步,长顺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将持续加大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加强山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种植户们不仅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实惠,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有效助推水稻产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记者 宋恒婷 吴管宇 雷春琳
编辑 班晓静
编审 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