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论坛“可持续发展SDGs十年回顾与展望——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贡献”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
本次主题论坛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协办,贵州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国际组织代表、政商领袖、学者、各行业优秀代表及媒体伙伴等400余人参加,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十年实践成果、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路径展开深度探讨。
主题论坛现场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晟分别发表开幕讲话。索尔海姆肯定中国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呼吁欧洲向中国开放市场、加强绿色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世界向绿色中产阶级社会迈进。王晟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十年转型”关键节点,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挑战交织,可持续投资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力量,既契合国际社会需求,也顺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
主旨演讲环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等6位重磅嘉宾围绕论坛主要议题,从政策、学术、企业等多维度展开论述。张军指出,当前全球面临地区冲突频发、单边主义抬头、发展融资缺口扩大等挑战,但SDGs不仅未过时,反而更重要、更先进。针对挑战,他呼吁以《塞维利亚承诺》重申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经贸科技政策协调,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打破绿色技术壁垒并推广“全球发展倡议”等公共产品协同破局。
圆桌对话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吴晓青表示,ESG(环境、社会、治理)已成为衡量发展的新坐标:技术创新如隆基绿能降低光伏成本、华能盐穴电站破解风光发电难题,推动发展与自然共生;责任重构如赤水河流域“生态账户”助农增收,让可持续发展从“选择项”变为“必选项”。生态文明建设需“技术创新”硬支撑与“价值重构”软实力,呼吁以论坛为起点,像守护赤水河鱼群、培育生态茶园般践行行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纽约总部高级政策顾问、联合国绿色经济行动伙伴计划(PAGE)管理委员会委员蒂莫西·斯科特(Timothy Scott)强调,扩大自然与气候协同行动规模是加速实现SDGs及《昆明-蒙特利尔框架》《巴黎协定》等全球环境公约目标的关键。他特别提到,数字化虽可能加速环境退化,但其规模化应用可在能源、材料及交通领域削减全球20%温室气体排放,对实现1.5℃目标至关重要。
论坛上,发布了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与中国银河证券(CGS)联合编制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指数报告》;宣布“丝路伙伴计划”正式启动,积极推动贵州刺梨等特色生态产品,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此外,还设置了主题为“从ESG创新到实现SDGs:中国范式如何重塑全球绿色经济”的圆桌对话和“全球青年说”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