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这一首《猪之歌》把猪的形态和性格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马上会想起那个肥头大耳的萌样子。当然也会有人认为它脏和笨拙,有时候还就躺在粪堆边,哼哼着享受“食来张口”的日子。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到今天野猪和家猪还经常发生“私通”,且可以直接产生后代,生的仔也还可以繁殖,也就是说这野猪和家猪其实就是同种。其实,野猪大约在8000年前就被世界各地的人们驯化,开始时主要作为祭祀的动物。十六世纪开始,人们普遍掌握了人工饲养技术,大约在300多年前,猪成为亚洲地区蛋白质食物的主要来源。
全世界有超过27种野猪,几乎都是那一幅笨拙的样儿,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山林中。但那一年在南非看到的有种野猪,肚子大得惊人,更为奇怪的是它总是跪在地上吃食。
疣猪吃草时经常前腿跪地
野猪以植食性为主,最喜欢吃那些高淀粉的食物,如青冈籽、蕨根等,还有各种水果,也爱吃蘑菇。你看,都是些山珍哦!它也很喜欢吃肉食性食物,只要有机会逮到,什么小鸟呀、老鼠呀,甚至是蛇,它都会吃。一些小昆虫也是它们的盘中珍馐。既是大胃王,又不挑食。难怪人们常笑话谁好吃时,总会说“母猪不论潲”。
野猪拥有强大的繁殖力,生长迅速,一胎能产3-15只幼崽,有时候一年还可以产两三胎呢,可谓英雄妈妈。小野猪的背部有几条隐约可辨的条纹,刚出生的小猪仔就能跟着猪妈妈到处跑,守着母猪要奶喝。直到半岁左右,都会去吃奶。小崽在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几乎与它们的父母差不多大小。所以常常会和人说看到一群野猪,实际就是一家野猪。
它们的嗅觉特别灵敏,可以搜寻出埋于厚度达2米的积雪之下的一颗核桃,可以找到埋在土下的竹笋。特别是有一种地菌,野猪一到就会扫光光。就因为有灵敏的嗅觉,被驯化的野猪被用于缉毒等。除此之外,聪明的野猪在森林里为了防虫子叮咬,喜欢在泥水中洗浴,并在树干、岩石上摩擦身体,算是挠痒痒。也许也算是留下一些气味和痕迹,让它的同类感知它的存在。
野猪的战斗力极强,我曾经在野外遇到过野猪群,是在一次野外考察时,又饿又累的我看到远处有一棵杮子树,红红的杮果很是诱人。看到茂密的竹林中有一条小毛毛路,便奔着杮树的方向摸过去。等我低着头摸到了树下,听到似乎有动静,抬头一看,妈呀,有三头大野猪呢。不过还好,它们没有攻击我,而是一溜烟地逃走了。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叫“头猪二熊三老虎”,那么野猪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厉害呢?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关于野猪,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野猪也是大自然的建造者
因为少有了天敌,野猪发展很快,有些地方因为野猪泛滥,好多地方都无法种庄稼了。看看这些野猪似乎“坏事做尽,不安好心”,其实它们也一样是大自然的建造者,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它们在寻找食物时的“拱地”正好为地面的种子松了土,有利于种子与土壤的接触,有利于森林更新;它们的活动和粪便有可能将种子带离原来的母体生长地,也促进了种群的扩张;它们在取食过程中调节了群落的结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还有重要的一点,它们为大型食肉动物提供了食源,是能量金字塔的重要构建者和接力员。
原来它们爱住在这些地方
野猪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丛间,环境适应性极强。它的栖息环境跨越温带与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温带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踪迹,但就是没有在极干旱,海拔极高,与极寒冷的地区出没。
白天不出来走动 难道是“夜猫子”?
野猪白天通常不出来走动,一般在早晨和黄昏时分活动觅食,是否夜行性尚不清楚,中午时分进入密林中躲避阳光。野猪大多集群活动,4~10头一群是较为常见的,喜欢在泥水中洗浴。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野猪属于猛兽级别,首先它们的体型庞大,加上嘴边的两颗尖锐的獠牙,能轻松地让它们捕捉到猎物。
其次,野猪在野外的话,基本上能够独挡一面,虽然咬合力上不如老虎,但是杀伤力上,绝对是连老虎都不容小觑的。像黑熊狮子这些动物,野猪根本不会害怕。
不过,野猪身体方面虽然十分强悍,但是野猪却十分胆小,一般遇到事情就会慌张失措,到处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