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春回大地。在贵州省岑巩县,菌子也成为一种致富产业,长势喜人。
茶树菇菌棒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装袋
这两天,在贵州鸿林菌业有限公司的菌棒装袋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着装袋工作。该企业是今年1月18日正式开工投产,目前有40多名固定工人。随着其他车间陆续进入生产,企业将吸纳更多群众就业。
贵州鸿林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倪玉善介绍说:“紧接着我们这个净化车间就要开始接菌种,然后种菌车间、烤菇车间、林下基地等都要开始生产,今年我们共有140个岗位需求。”
贵州鸿林菌业有限公司
贵州鸿林菌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茶树菇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县属国有企业,2020年在大有镇腊恰畈村建立了一个2万平方米的茶树菇标准化生产车间,进一步推动岑巩县茶树菇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今年的预计效益是很乐观的,包括我们的菌棒、出菇、产品销售,预计达到8000万到1亿。”贵州鸿林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倪玉善说。
近年来,岑巩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目标,不断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水尾镇食用菌种植基地
在水尾镇新场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同样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穿梭在大棚内采摘香菇。整个春节期间,随着气温的回升,基地的香菇迅速生长,每天都有12名工人在采收。
务工群众郑菊花,今年69岁,水尾镇新场村下半山组人,家就在基地旁。由于年纪大了,无法外出务工,前两年就在附近各产业基地做工,但是都不稳定。
“从新场村食用菌基地建成后,我就一直在基地做工,一天80元,一个月有2400元,现在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郑菊花开心地说道。
该基地由村级合作社2020年出资建设,主要种植香菇、灰树花等食用菌品种。目前,基地共有种植大棚39个,其中16个已经迎来采收,产生效益。
“从大年初一以来,平均每天采收2000斤香菇。初五当天,销售了一批共3000多斤。接着,我们联系到一个怀化商家,可以把采收的香菇全部销售出去,预计收入有四、五万元。”水尾镇新场村党总支书记黄俊榜说。
黄俊榜和技术员正在给菌棒上架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4家,种植食用菌面积3442亩,产量6613.35吨,实现产值9048.69万元,带动贫困群众脱贫1963人。
接下来,岑巩县将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计划发展食用菌5000万棒,预计实现年产量18500吨、年产值15830万元。
通讯员:何晓燕 陈昆 吴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