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县与清镇市交界的深山峡谷间,清凌凌的鸭池河奔腾而来,河中巍然屹立着一块坚韧的磐石,石上刻着的“红军渡口”四字,任由河水怎么冲刷,它自岿然不动。85年前那一段烽火岁月让红色文化在这里扎根,两岸青山绿水让这里生机盎然,“绿色+红色”双色辉映,带来了岸边丘林村人如今的幸福生活。
新年前夕,黔西县大关镇丘林村的特色蜜橘如同一个个小灯笼点缀枝头,给一栋栋白墙青瓦的黔西北民居增添了些许新年喜气。
村民家门前的柑橘树
“这是我们自家栽的柑橘,过年摘来吃,甜得很……”
64岁的村民冯守琴穿着大红棉袄,捧着刚采摘下来的蜜橘,满心欢喜。近几年的生活,就像这橘子一样甜甜蜜蜜。而酝酿出这甜蜜生活的,是丘林村浓郁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丘林村村民冯守琴(中)
“鸭池河丘林村,丘林那个桃花满山红,红军那个路上果子香,红军那个路上奔小康……”冯守琴悠扬的歌声,唱出了发生在这里的一段红色故事。
“1936年,红军利用了声东击西,佯攻贵阳的办法成功迷惑和调动了敌人,让驻防在鸭池河口岸的敌师向贵阳收缩,给红二、六军团强渡鸭池河、挺进黔西北创造了良好战机……”丘林村义务宣传员朱林霞口述了那段历史。
1936年2月1日,趁黔西北地区敌人兵力薄弱,鸭池河口岸防务空虚,贺龙、萧克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由六师担任先导,从修文直奔现在的卫城,并从各师抽调干部、战士组建先遣队,于当日深夜到达新店子,直取保警驻地,准备抢占鸭池河渡口。
丘林村义务宣传员朱林霞
朱林霞介绍道,鸭池河属乌江上游河段,两岸山高林密,危崖陡峭,十分险要,河床时宽时窄,河深水险,堪称天堑。
1936年2月2日,在万正洪、万家林父子和船工等干人的帮助下,红军向群众借来的门板、床板等木料,军民合力在鸭池河上架起一座长100米,宽2米的浮桥。3天的时间内,18000多人的队伍顺利通过浮桥到达鸭池河北岸。“2月2日中午,贺龙等人进入卫城,2月3日以后,他们来到鸭池河,就顺着这座浮桥过河,从我们丘林村山垭口北面登山,绕到大关开仓放盐,解救了大关的老百姓。随后他们进入水西,建立了黔大毕根据地。”
红军开仓放盐旧址
红军沿着古盐道行进,翻过小关坡天堑,进入大关镇,赶跑了欺压干人的盐防军。在滥泥沟驻军的10多天里,红军带领干人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盐救济干人,组建游击队等运动,解除了穷苦百姓身上的枷锁。
85年时光荏苒,在鸭池河红军战斗遗址,一块伫立河中写有“红军渡口”字样的磐石上字迹鲜红。红军当年从丘林村渡口到大关盐号的这段路程,已建成了一条8公里长的红色步道。每逢旅游旺季,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换上红军服装,在这里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 (图源水印)
“我们有红军强渡鸭池河纪念碑、红军强渡鸭池河战斗遗址、红军抢占鸭池河天险步道等红色遗迹,能够为游客提供‘套餐式服务’。游客到我们村,换上红军服装,走进这些红色遗迹的时候,能够体验当时红军强渡鸭池河到大关开仓放盐这一路的艰辛,讲解员还会对他们开展党性教育。”大关镇组织委员、丘林村驻村干部侯开平说。
依托红色文化,湿润气候,河流和沙滩等资源,近些年,丘林村建设了红色休闲文化广场、沿河栈道、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等一批休闲区域,全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丘林村远景(卢浪 摄)
丘林村村民张德平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势头,率先在公路边开起了农家乐,既当老板又当厨师。现在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做的酸汤鱼和辣子鸡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每天至少有五六桌客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已有10多家农家乐先后开业。 “这几年的生意还可以,当地政府、村两委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又把丘林村的路全部修得漂漂亮亮,路灯安装好,又有停车场,样样都很方便。旺季每个月的生意差不多5、6万块钱。”张德平笑着说。
满山遍野的3000多亩经果林也是丘林村发展的一大优势。春暖花开时,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的桃李花竞相绽放,整个丘林村处在一片花海之中。2010年以来,村里已经举办了10届桃李花旅游节。再加上丘林村海拔较低,土地肥沃,桃子、李子成熟较早,提前上市,吸引了不少游客入园采摘。村里的39家民宿常年开门迎客,冯守琴家的“军嫂驿站”就是其中之一。
冯守琴正在民宿内表演
“开民宿能增加一些收入是个好事,有更多的游客来到我们家乡,我们很高兴,也很热情的接待他们。”冯守琴高兴地说。她还在自家民宿里张贴了红军强渡鸭池河、开仓放盐等图画,每当游客来到这里,她就化身宣传员,介绍丘林村各处风光景点,讲述红军的战斗足迹,还会同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聊起自己为家乡创作的5首歌曲,兴起时,就放声歌唱为大家表演。“红军开仓放盐,在我们家乡救苦救难,在我们印象中是最好的亲人。现在我们过的都是好日子,要更加珍惜。”冯守琴表示。
春有桃李,夏游沙滩,秋品菊茶,冬采蜜橘……现在,丘林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之一,而且还入选了贵州省首批“最美红军村落”。红军的故事在这里扎根,也滋养着后辈人接续奋斗,勇往直前。村里的红色文化和乡村发展脉络有了村党史馆作为载体,桃李、柑橘、金丝皇菊等产业为乡村振兴铺好了路,针对“果农”“游农”“花农”的技能培训逐步开展……
大关镇组织委员、丘林村驻村干部侯开平
“我们还要对整个村的旅游设施进行重新规划,进行经营性的运作,一方面修建高端民宿,另一方面用农户的旧房改造成精品民宿,带动群众一起参与乡村振兴。”侯开平说,循着红色文化的足迹,丘林村将继续以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为抓手,坚持不懈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绿色+红色”同步推进,唱响新时代农村建设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