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冬天来了,小阳春还会远吗?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04455200

《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蔡邕给皇帝的上书有曰:“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节,迎五帝于郊,所以导致神气,祈福丰年。”这里的“四立”,就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关于立冬节气,《周礼注疏》卷十八有曰:“以玄璜礼北方。”“礼北方以立冬,谓黑精之帝,而颛顼(zhuān xū)、玄冥食焉。”可见,立冬与北方方位有关,祭祀的是五帝中的颛顼帝,还要祭祀玄冥水神。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的记载:

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这些记载表明,秦代及以前,立冬为国家盛典。天子首先要戒斋三日,立冬当天要举行“迎冬”典礼,还要关怀抚恤国家英烈亲属、孤寡老人等。

当然,秦代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也是一直重视立冬祭祀的。《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而《金瓶梅》第六十四回里说:“昨日立冬,万岁出来祭太庙……”《金瓶梅》是明代作品,所写这一天子立冬祭祀太庙典礼,或当为明朝故事。

《吕氏春秋》里列举有孟冬之月的四个物候,“虹藏不见”是说冬天开始,雨后彩虹则不会出现。而其他的三侯,后来也被认为是立冬的三个物候。其中的“水始冰”“地始冻”都好理解,而“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野鸡一头扎进水里,变成了蚌蛤——这是古人“化生”观念的体现,来自于古人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玄幻思维。

图片来自网络

谈到关于立冬节气的诗歌,有首《立冬》据说是李白写的,诗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但文献考据证实,这首诗最早见录于明代,而且原诗是组诗《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中的《冬景》——原来的题目根本不是《立冬》——李白写过这样的六言组诗吗?为什么明朝以前那么多喜爱李白歌诗的人从未提到这个“四景”呢?因此,悬疑,这首诗的作者极有可能不是李白而是李黑。

敦煌文献中署名“卢、元相公”的组诗《咏廿四气诗》中的《立冬十月节》诗曰:“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这首诗,大致是围绕立冬三侯立意的,但也写出了北雁南飞的景象,还点明“冬藏”和“制寒衣”。

说到“制寒衣”,立冬时节,天气转凉,添加衣物也被古人写进诗里。宋代周南《十月十日立冬》有曰:“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陆游《立冬日作》有曰:“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二)》诗曰:“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立冬前后,菊花正好,古人的立冬赏菊,雅致满怀。宋代陆文圭《立冬》也有“黄花独带露”的描述,宋代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有“惟有黄花不负秋”的感慨。宋代沈说《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有曰:“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宋代朱翌《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诗曰:“黄菊一何好,持觞惟尔从。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正似花重九,休论月孟冬。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图片来自网络

诗人天性敏锐,秋尽冬来,立冬之时,难免惊叹季节变换,有时人在天涯,羁旅穷愁便抒发开来。宋代范成大《立冬夜舟中作》诗曰: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范成大写年华易老,但诗里的感情还是昂扬的:立冬寒雨中,沉沉夜色里,诗人游兴不减,且十分期待来日清晨的山光水色、壮丽景象。

而宋代高登《立冬道中》诗曰:“黄茅时节瘴烟深,人在山凹第几重。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会脱帻巾还自隐,鹿门妻子惯相从。”这是反复表明要归隐山林的诗歌,诗里的失意是显而易见的。其归隐之志,从他运用的第一个典故“梁竦负才”便显露无遗。

“梁竦负才”的典故来自《后汉书·梁竦列传》:

竦生长京师,不乐本土,身负其才,郁郁不得意。尝登高远望,叹息言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

而高登本诗中最后一句“鹿门妻子惯相从”,是用了汉末庞德公的典故。庞德公是著名的隐士,《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里写到了他。庞德公携妻子隐居之地即湖北襄阳鹿门山,后“鹿门”“鹿门山”用以指称高士隐居之地。

鹿门山,图片来自网络

明末张煌言《舟行立冬》诗曰:

寒暄原物候,忽忽且扬舲。

岁月偏如鹘,乾坤总似萍。

江声浮碧落,海气混玄冥。

笑问银河上,曾无犯客星?

张煌言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曾与郑成功协同作战,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张煌言本诗“笑问银河上,曾无犯客星”是用了“乘槎(chá,木筏)”的典故。他对于这一典故十分熟悉,非常喜爱,张煌言《冰槎集引》曰:“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故至今羡为胜事。”

“乘槎”典故的出处是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十里的这个故事: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乘槎泛海,图片来自网络

张煌言《舟行立冬》,写人在旅途,舟行水上,兼之时令变换,岁月匆匆,情动于中而发之,乾坤至大而忽小,浮萍荡漾而凝神。张煌言的气象,上穷碧落,神游银河,包举宇内,并吞八荒,有大我之张扬,有太白之神韵。

苏辙《立冬闻雷》诗有曰:“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冬天罕有雷雨,苏辙此诗也正可作为反证。

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一)》有“小春此去无多日”的说法,这里的“小春”是指“小阳春”,即民间所谓“十月小阳春”,指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的温暖如春天气,而有些年份,在此期间一些果树会开二茬花。这一现象,明代刘基《立冬日作》诗里也写到了:“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但除了有可能有雷雨,或者是小阳春天气,古往今来,也有诗人把立冬下雪写了下来。明代皇甫汸《立冬日早朝值雪》诗有曰:“抟风揽雾冬仍见,急霰翻霙晓未分。银烛实增光照耀,玉垆犹郁气氤氲。”从此诗的描写与气势看,这个立冬日的早雪下得还挺大。皇甫汸是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考中进士为官的,他诗里所写的这一立冬下雪情景,应该是发生在当时的国都北京;而现在北京地区立冬时节几乎是不可能下雪的。

品味这样的古人文辞,立冬节令与信仰、典礼、风物、情怀、气候等等息息相关,让我们不由浸润在这样美好的传统文化中……而在绚烂多彩的民俗里,立冬时节的“养冬”“补冬”肯定更受大家欢迎,看看那些美食,刹那间就会勾起馋虫激发你直接来品味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美好。

“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北方地区,立冬吃饺子。南方地区“养冬”,有讲究立冬吃猪蹄的,说是“吃前蹄补手,吃后蹄补脚”。也有讲究立冬吃甘蔗的,说是“立冬食蔗齿不痛”……

是啊,一年都过去四分之三了呢!秋去冬来,那还不赶紧吃点好的犒赏一下自己。现在,立冬倒不必搞“北郊”“迎冬”典礼或是祭祀水神玄冥了,但立冬吃美食心情也要美美的,郑重一点也可以啊,生活需要仪式感,正如同生活里可以一直有对诗歌与远方的向往。

编辑

曾璐

责编

刘志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