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鉴于贵州旧通志年久失修,且疏漏过甚,任可澄、陈矩、杨恩元等地方文化名流倡议续修《贵州通志》,遂得地方当局的重视,设立贵州通志局。由于贵州政局动荡,续修工程断断续续。1931年,毛光翔主政贵州,筹集专款起动修志,礼聘独山万大章、石阡梁时宪、贵阳李独清先生加入通志续修。
1936年,贵州通志局改设为贵州文献征辑馆,省政府仍聘任可澄为馆长,万大章等任名誉采访,后改任编审兼采访(万大章先生在通志续修中,主要担任舆地志、建置志的纂辑),编辑出版《黔南丛书》及《贵州文献季刊》等,抢救、搜集、整理、校雠珍稀的黔人黔宦著作。
1947年,文献征辑馆改组为贵州文献委员会,聘杨恩元为主任委员,乃聘万大章等人为委员。次年,续修的《贵州通志》完稿付印,历时三十年的通志续修告成面世。民国《贵州通志》卷帙浩繁,凝聚了任何澄、陈矩、杨恩元、凌惕安、万大章、李独清等两代贵州博学鸿儒的心血,堪称贵州乃至全国最完善的地方通志。两代学人厥功至伟,令人难以忘却。
万大章 1964年元旦参加省政协会议时摄
万大章(1887~1979),字仿韩,别号明尹楼主,独山城关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四岁开始读书识字,勤奋好学。六岁始读古书,十一岁读完四书五经,十三岁即能诗文。曾就读于都匀南皋书院、都匀中学、贵州省立师范学校。一生多年从教、短暂从军、数年从政。终身坚持学习、研究学问,是贵州老一辈文史界著名学者之一,1954年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后,被聘为首批省文史馆员。
独山万氏,原籍江西省南昌县长定乡谢家浦。明末,其入黔始祖万国清曾辅佐某官到云南履职。崇祯十五年(1642)回归途中,因世乱路阻而留居独山。万氏秉承江左家风,兴学教子,书香绵延,人才辈出。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载:“万国清,崇祯十一年南昌明经,辅太守某赴滇,十五年道经独山,遂家焉。敦孝友,好任卹。顺治十三年以智勇从官军剿平孟阿危之乱,邑人感其德,公请入祀乡贤祠。康熙九年,年七十卒。子民钦,官翰林院检讨,赠文林郎。”
国清之子万民钦(仰之)是清康熙进士、翰林院检讨,居馆十三年,经术日深,著述日富。为改变家乡落后状况,五十岁回乡主讲独山赵公书院二十二年,传浙东学派之学,一时风气遍布黔南。贵阳陈矩(衡山)撰其墓表云:“讲授乡里,游其门接其传者,多成明儒……开边疆风气之先,故后起甲第蝉联,科名鼎盛。”《麻哈州志》称其“学通经籍,品重珪璋,诗礼传家,为州之望”。门生万豫(亦为其子)、刘师基、蒙宏、蔡其发等先后中举,蔡其发后成进士。万民钦以其渊博的学识反哺故乡,对独山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为后来独山“影山文化”奠定了基础。
万大章为万国清第九世孙。乃父(泽甫,乡谥贞肃)是清末秀才、塾师,为他取名大章,字仿韩,寄寓效仿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父亲对子侄辈教育要求甚严,作有《教家十戒诗》以为戒律。万大章不负父亲厚望,一向成绩优异,文科突出,深受老师、校长器重和同学敬佩。求学期间即结交了任可澄、周恭寿等不少良师益友,工作后又结交了历任清华校长、时任贵州财政厅长的著名学者周诒春等名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万大章师范毕业后,历任独山高等小学监学兼正教员,贵阳第四初等小学、兴义府西乡五台山公武小学、麻哈(今麻江)高等小学教员。为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曾自编幼儿课外读物《史讴》,以朗朗上口的白话文歌谣形式介绍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辛亥革命后,弃教从军、从政,历任遵义县税赋科长,省财政厅征榷科科员、秘书,黔军袁祖铭部编修(秘书),省教育厅科长,江口县征收局长,省财政厅科长等职,1944年任麻江县长九个月,卸任后被当地士绅挽留充任麻江中学教员半年。
1947年回乡任省立独山中学文史教员。1949年11月20日独山县城解放后,大章先生顺应时代潮流,于25日带领几十名学生到四方井(今麻万镇街上)欢迎县委书记刁震川和县长曹勤修等接管独山的革命干部。接着,冒险到新民乡(今属城关镇)劝说躲藏在该地的原国民党独山县长郑臻华投诚,郑拒之而返。学校复课后,因缺乏教师,虽已六十多岁,还继续担任独山中学语文和史地教员。1953年辞去教育工作后,参加由县委统战部领导的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组,并担任召集人。1956年参加独山县政协筹备工作。1962年,七十五岁时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在政协工作期间,他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各界人士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曾说“我在旧社会虽读书甚多,但对革命事业毫无贡献。幸得党和人民信任,委以重职,愿追随先进,殚尽绵薄之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得一分算一分,不推诿,不敷衍,不空言欺饰。”体现了他朴实而高尚的奉献精神。他说到做到,八十高龄仍坚持到政协上班,甚至还带人下乡视察和参观学习。
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
万大章对古典文学造诣颇深,业余广泛研读古籍文献,实地考察各地风土人情,究其自然地理及建置沿革,搜集史地资料,并作系统整理。长期的研究和调查积累,为其参编有关文史著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他曾参与修订袁祖铭所著《三民主义根本谈》,参编民国《都匀县志稿》《贵州通志》;费尽周折重印险些失传的乾隆版《独山州志》和民国《独山县志》;编辑或参编《贵州文献季刊》《贵州史地丛考》、麻江《艾氏家集》、独山李秉之的《东屏山馆诗集》、贵定段甲楼的《畅园诗集》等;撰有《八幸丛谈》《辰源治赋纪要》《课子录》《仿韩尺牍》《先德待访录》等著作;参与凌惕安共同考证《贵州咸同军事史》。
他致力于对元代以前贵州郡县建置和尹珍等古代名人的考证。所撰写的《尹珍学历考》,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论证了汉代牂牁郡所辖的毋敛县就是今天的独山一带,因此,被称为贵州汉代“三贤”之一的尹珍就是独山人氏。他的这一论证得到了当时多数学者名流的承认。为纪念这一成果,他把自己的著书楼命名为“明尹楼”,并题写楹联“康阜俯临康谷水,明月低回明尹楼”,并在撰述中自署“明尹楼主”。联中的“康谷水”,万大章致友人诗“康谷水源寻汉县,罗恭山脉证唐州。”,其注释曰:“余考定都江为汉武陵郡镡成县之康谷水,又疑雷山为唐东谢应州之罗恭县治所在,各有专篇。”
万大章一生喜好收藏书籍,甘愿节衣缩食积资购置。其“明尹楼藏书”和后来的“万氏藏书”总共上万册。可惜1944年底“明尹楼”极其大部分藏书毁于“黔南事变”。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两次捐赠藏书共千余册给独山文教馆。二十世纪50年代他又捐赠千余册藏书给独山县文化馆,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物莫友芝手稿,文化馆购置保险柜保存,1963年转贵州省博物馆保存。1965年他最后捐赠所剩大部分藏书给独山县档案馆,惜“文革”中散失较多,仅存千余册。
《明尹楼诗》
万大章工余时间坚持读书写作,晚年相继撰写了《抗日战争中的黔南事变》《我所见闻贵州边区之治乱》《四十年社会心影》《晋代移治牂柯郡》《汉晋毋敛县及谢尹二氏略历》《贵州省图书馆复制(独山)县志稿读后感》《独山县史述略》《咸丰初年县南杨元保起义》《都匀年纪》《明尹楼藏书罹劫记》《明尹楼主自传》《独山莫贞定先生年谱》《莫友芝年谱》《万大章自传》等共十余万字的文史资料。万大章对独山、黔南乃至贵州文史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独山县政协组织人力搜集整理其遗作,于2018年3月编印出版《明尹楼诗》(《独山文史》第二十四辑)、《明尹楼文》(《独山文史》第二十五辑),以示对他的纪念。
《明尹楼文》
万大章手稿
独山万大章故居
万大章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谦逊务实,生活简朴,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旧社会虽掌管钱财、历任县长,却从不染指公款,保持两袖清风。他不畏强权,嫉恶如仇。1948年,他以一名教员身份赴省揭发国民党独山专员肖树经滥杀无辜、公开烟赌、勒索人民的劣迹,月余后肖被免职。他酷爱学习,床上放置很多书籍,倦则眠,醒即读。人们所见,往往是位手不释卷,从无闲暇的典型的“老夫子”印象。
万大章一向自食其力,热爱劳作。“三年困难时期”,他带动二十余位老年政协委员,利用政协机关周围空地种植瓜果蔬菜,渡过生活难关。年过八十后,又无子女在身边,仍不请佣人或叫他人帮忙,坚持生活自理。八十岁时到成都医治眼疾才被挽留于次女处,依其一家生活。在蓉最初几年还向独山县政协寄来所撰文稿。九十高龄因握管不牢始不写作,但嗜读如常,直至辞世。
1979年1月11日,万大章在成都逝世,享年九十二。独山县还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乡贤硕儒。
万大章的人品、作风和对社会的贡献,受到了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堪为读书、究学、为人、做事、奉献的楷模。
撰文:李天和(独山县档案史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