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西县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农户”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十月是中药材头花蓼采收的最佳时节,在黔西县杜鹃街道大兴社区头花蓼种植基地里,头花蓼枝繁叶茂,花开正红,当地务工群众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趁着晴好天气,一字排开、手持镰刀正在抢收头花蓼。

“今年我们基地前期天气不好,目前天气好转,今天都有三十多个人在割,明天争取再加三几十个人割,争取一二十天把它割完。”黔西县旺发专业合作社大兴社区头花蓼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张光荣告诉记者。

头花蓼又名四季红,具有解毒、散瘀、利尿通淋等多种功效,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六大苗药”和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大兴社区发展头花蓼产业,主要通过村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再以合作社分红方式惠及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获得了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基地务工收入。

今年68岁的村民孙庆仙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除了把自家的两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外,还一直在合作社的基地里务工,长期简单的手上活,让年近70岁的她每月都有两千多的务工收入,一年的总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大兴社区种植头花蓼,从撒苗、除草,直到收,我们都参与了,土地流转给他们,我们就在里面给他们做工,还是有两千多差不多三千块钱,一年还是做到一两万块钱。”杜鹃办事处大兴社区村民孙庆仙说道。

黔西县旺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贵州黔西聚品源公司、贵州威门药业公司对种植中药材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构建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紧密衔接的农产品供销体系。同时,合作社修建了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烘烤、晾干、存储、打包等车间一应俱全,保证了头花蓼不因天气影响到品质。

“如果天气不好,就割起来把泥巴弄干净,拖到大棚里用机子烘干,来保证药材的质量,今年大兴社区合作社应该这两百万收入还是有的。”黔西县旺发专业合作社大兴社区头花蓼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张光荣告诉记者。
经济强不强,就靠领头羊,只有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才能帮着群众赚。旺发专业合作社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优质化、特色化、市场化为导向,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目标。聚焦中药材主导产业,合作社实行集中育苗、分散种植、统一收购方式,建立头花蓼育苗基地330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8000亩,让群众笑在产业里,富在家门口。

“我们合作社主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带动四个乡镇的合作社来种植,我们公司主要出技术指导和秧苗的扶持,四个乡镇分别是五里乡、红林乡、杜鹃街道还有花溪乡,大概共种植了8000亩,年总产值大致在32000000左右。”黔西县旺发专业合作社股东肖世红介绍道。
作者:潘华 吴静
监制:王珂
编审:许君友
编辑: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