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
作为一个写作者和读者,我应邀聊聊福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的新译本。
首先说明一下我的相关阅读情况:我读欧洲(包含俄罗斯)小说比较多,读美国小说较少(但海明威所有的小说我都读了)。
福克纳作品我之前认真读过的是中译本的《我弥留之际》,手头一直有本英文版的《八月之光》,却没好好读过。
英文版小说我认真读过的是《战争与和平》的英译本,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以及《傲慢与偏见》等。其他时间多读法文小说,我喜欢法文小说胜过英文小说。
其次,也必须说明,我不认为自己是福克纳的真读者,我因为他巨大的名声而去涉猎,当然也得到他作品的启发。不过,我若有选择,有限的阅读时间会花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上。这个必须诚实。但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我曾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过另两部被认为“读不下去”的文学作品,且自有心得,一部是《追忆似水年华》,另一部是《尤利西斯》,所以,来阅读及随便谈谈《喧哗与骚动》的译本似乎也不是那么没资格。仅从读者或写作者的角度而非评论家的高度。如此而已。
也许《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骚动》《尤利西斯》这三部作品常被一起提及,我个人的阅读感排序如上。
《追忆似水年华》读完后觉得该是“读者先静下来”去审美;而《尤利西斯》被我逐字逐句咽下去后,胃液奈何不了这盘菜,最后还出去的物体应该仍是原文。《喧哗与骚动》居中,因此特别要提到译本,因为说实在的,能不能欣赏《喧哗与骚动》,与译本有关。
我手里有两个译本,一是李文俊先生早先的译本,二是李寂荡先生2023年9月的新译本(浙江文艺出版社)。
读完上述两个译本之后,我先谈谈写作技巧方面的学习与收获:首先试比较“考虑读者感受的写作”与“不考虑读者感受的写作”之间的差别。考虑读者感受或说以读者畅读为宗旨的写作,应以《喧哗与骚动》为戒。而所谓“不考虑读者感受”的写作,一种是让读者看懂了,不在乎读者是否肯定与接受,另一种是不在乎读者看不看懂,甚至不在乎读者读不读完。《喧哗与骚动》大概属于后者。
凡读完《喧哗与骚动》的读者,还是能领略福克纳的诸般用心。对于他熟悉的时代和生活,他努力用很不易的方式去讲述和记录了。天下写作者也都受益于他多主体讲述和意识流自由的实验,各自获得启发,各自得到营养。
但我猜测绝大部分读者对《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是浅尝辄止,顶多熬到半途而废。我手里没有英文原版,但听说美国读者并没文中注释来帮助,我不知道有几多美国读者能熬过第一部分“智障”人物穿越时空的疯狂意识流。这种实验性对于福克纳也许很有意思,但一般情况下他是“自己跟自己玩”。当然,尊重事实:历史对福克纳非常宠眷,生有盛誉,死获哀荣,直到现在仍可为出版机构带来可观的码洋……
《喧哗与骚动》在中国就获得了翻译家们以及出版机构的超级服务,或者说享有名副其实的VIP待遇。翻译家和出版机构比学院中文系的教授更巴望广大读者都读懂福克纳,资源就向“读懂”而倾斜。
我读的两个中文版本都充满了注释,为一头雾水的读者们破译福克纳镶嵌在小说中的信息密码,做到事无巨细无一遗漏。在阅读第一部分“智障视角”时,不但两个译本都有详尽的注释告诉读者作者在每个重要细节上有何用心,耐心告诉读者此段描述何年何月,下一句则不打招呼地穿越去了那里……基本象教授拎着学生的衣领子在导读,每个读者都未经高考而享受到文学专业的辅导课程。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新译本更具实用性,堪称工具书,不但在意识流导致年份变化时把不同年份表明在页边,而且用了不同颜色的字体代表关于不同年份的讲述内容,一目了然福克纳的时间挪移技法。对引发意识流变动的个别字词还用不同的字体来标志。加上译本附加的人物关系表、编辑说明、导读,以及福克纳本人良心发现于小说出版十六年后为读者撰写并添加到书中的“附录”,读者再表示看不懂小说的话,实在就不是小说中智障人物叙述缺陷的错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福克纳先生获得文学上巨大的成功,而译界和出版业有义务将《喧哗与骚动》这样的经典作品引入,并为大众读者计,做到仁至义尽的阅读导引。诸般苦心实应获得读者们的感谢与肯定。
我作为已经读完的读者和写作者,想说以下几点:
希望获得阅读难度带来的快感的读者不要读注释,或读完整部小说才去读注释。
一般读者想读明白小说,且并不计较被灌输被点醒的,那就时刻读着注释前进,会大大加快阅读速度。
中文系学生和英美文学系在读学生,如课程所遇,必备《喧哗与骚动》浙江文艺社2023版。太实用,堪称工具书。
写作者慎重模仿福克纳先生多人物多角度的写作方式,因为其中毕竟有个坑:多人物自述当然代表不同人物,不同人物必有各自不同的文学语言。语言变化不是同一个作者能完成的任务,即便作者具有多重人格,也难随口说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几种语言。等你辛辛苦苦写完,若遇到耳聪目明的编辑嫌弃你的多人物语言雷同,那就白写。
世上只有一个福克纳,也只有一部《喧哗与骚动》,部分世人奉各种动机而不能不读之。但世上的《喧哗与骚动》不止一个中译本,不可不读的读者们该选择最nice、最体贴人的译本,庶几不负自己的苦心。
译者李寂荡简介:
汉族,生于1970年,贵州福泉人。曾就读于长春师范学院历史系和西南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99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山花》杂志主编,贵州省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囯作协会员,贵州省美协会员。在《诗刊》《十月》《中国作家》《作家》《上海文学》《世界文学》《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有翻译、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绘画等作品,诗作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直了集》、翻译小说《喧哗与骚动》。获第七届贵州省文艺奖、贵州省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百花文学奖·编辑奖、第三届尹珍诗歌奖、第二届海内外华文文学期刊“人和青年编辑奖”等。第三届贵州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主编有《新世纪贵州十二诗人诗选》《在写作中寻找方向》等。翻译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即将出版。
书友读后感
动静荐书合作伙伴:书漾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