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家近,少跑路,很方便,关键也省钱。”
家住毕节市金沙县后山镇翁贡村的向国桃,4年前被诊断为肾衰竭后,便长期需要前往金沙县城、贵阳或者遵义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从去年年初开始,他只需要在离家不远的沙土镇,就能完成透析治疗。“每周4次治疗,之前都比较远,时间和精力都吃不消。”向国桃说。
2022年,金沙县第二人民医院(沙土镇卫生院)被列入第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医院新增设肾内科、重症医学科(ICU),购置血液透析机和重症监护设备,解决了急危重症和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难题。
“科室建到镇上,离患者的距离又近了不少,临床的用药和透析效果同其他医院也是一样的。”金沙县第二人民医院(沙土镇卫生院)血液透析室主任张国平介绍。
毕节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以来,金沙县通过整合资源配置,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了3个医共体,高标准建成了县域医疗次中心2个,梯次带动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8个一般乡镇卫生院、242个村卫生室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增加,说明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也在提升。”金沙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但崇军,下派长坝镇卫生院两年来感触很深,以前的卫生院在群众眼里,也就是开开药、打打针,动手术要去县级以上的医院,高端设备更是没有。现在通过配套设施设备,下派医生驻点进行培训、业务查房等传帮带,逐渐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升医务技能,病人的治愈率逐渐提升。
“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治病,何必到处跑。”金沙县长坝镇花滩村村民赖胜光这样评价。
目前,毕节市初步建立了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共体服务模式。全市共推动建设医共体21个,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0个、村(社区)卫生室3816个。并且推行乡镇人员“县管乡用”、村医“乡聘村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分级诊疗格局已经逐渐形成。2023年,牵头医院共下派业务院长50人、医务人员2318人(其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1013人),接收成员医院学习5185人,累计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5项,下转患者8089人,成员单位上转患者7994人。
“我是真心感谢这些专家医生。”近日,家住大方县星宿乡7岁的小女孩王晓雪(化名),因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方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据患者父亲介绍,原计划是想去外地的大医院,听说外面的专家都来到家乡的医院里面坐诊,便带上女儿前来治疗,没想到住院一周女儿会恢复得这么好。
毕节市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抢抓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等机遇,协调国内知名医院与县级医院结对共建,帮助完善县级医院科室体系,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龙头医院服务能力,带动乡、村两级发展。
近年来,毕节市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通过强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增强次中心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在原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上,创新构建了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并将次中心逐步打造成为所在片区的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通讯员:罗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