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守望丨羊角“锤”出的古城银“景”

动静原创
1720486080
积分商场
守成于心,行之所望。专栏《守望》一起探寻文化根脉,守望精神家园。
动静原创

在黔西南州贞丰县,苗族银饰铸造非遗技艺传承人杨景周凭着一股热爱与坚持,将浓郁的苗族文化风情与实用性融为一体,延续着银饰锻造的创新之路,成为了古城旅游的一道“风景”。

走进有着600年历史的贞丰古城,循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就能在古城西边的一个角落找到“杨景周银饰店”。

店里,杨景周正低着头,神情专注,用羊角锤一下一下地敲打着银锭,配合着手的劲道方向,錾出精美的图案与花纹。杨景周说:“银钗制作的环节就是先把银料下好,然后塑型,一两个钟头之后,把它做成银钗胚子就拿去簪花。”

苗族喜银,自古就有“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的说法。杨景周是贞丰土生土长的苗族人,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苗银制作人。从小在爷爷、父亲敲打银器声中长大,杨景周对“银饰锻造”产生了浓厚兴趣,锻打、压模、抽丝……在爷爷手把手地教导下,杨景周的银饰锻造手艺也逐渐成熟。

杨景周说:“制作银饰的过程非常需要耐力和体力,我刚开始打一个银条都感觉非常困难,经常坐一天下来就非常疲惫。后面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自己也逐渐掌握了捶打、淬火、塑形的技巧。”

曾经,年少的杨景周吃不了锻造打银的苦,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一路漂泊,不仅让他感受到在外的艰辛,也让他打开了眼界,看到了手工银饰的发展前景。选择回到家乡的他,决心从头做起。

“年轻的时候认为做银饰比较辛苦,也赚不了什么钱。在外面体会到打工的辛苦,还是回到家里学习银饰制作的手艺,过程中也慢慢感受到这份手艺的内涵和意义。”杨景周说。

项圈、挂牌、围腰、响铃……从比头大的大银角到如发丝般的小装饰,杨景周遵循着自爷爷辈传授下来的技艺,将一个个银锭加工打磨成各种配饰。“我们苗族的银饰整个全套下来都是用手工来做,大概一个人做要一个多月左右才能做好。银饰有项圈、大耳环、戒指、银钗、银泡、刨花手镯、空心手镯、实心手镯,这些就是一个全套。”

一年一年过去、一件一件累积,16年光阴弹指一挥间,“80后”杨景周也从一个跟着爷爷学技艺的少年成长为家里独当一面的顶梁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敏锐的杨景周选择在贞丰古城开了一家银饰店,在延续传统技艺的同时,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头花、簪子、手链、耳饰……拥有浓郁苗族文化风情又兼具实用性的商品,让他的银饰店在古城逐渐“火”起来。

“熟练掌握加工苗族银饰的技巧之后,别人需要定制什么款式都可以来定做,在他的图案上,我们进行创新,成为更好的款式。”

手艺人杨景周知道,没有千百次的锤打与精细的手工技艺,无法制作出精美的饰品;创业者杨景周更知道,变“守护”为“活化”,才能让苗族银饰更加大放光彩。现在,他正在用匠心传承非遗,用创新守护着文化。杨景周说:“希望能够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同时也作为一个窗口,向来到我们贞丰古城的游客进行展示。”

通讯员:

黔西南台 查燕 李兵 

贞丰融媒 罗亮 唐华莉

记者

刘燕

编辑

吴雷

责编

王庆江

编排

时小千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