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矩州之惑——《如在天尽头》选篇

动静原创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1613354400

在上期“贵州文化老人 | 不见出处的‘宋太祖敕书’——《如在天尽头》选篇”里,我们开启了贵州历史之旅,今天一起看看“贵州”之名得于何时

每个民族、每片地域,都会在“空间—时间”的坐标系上,留下自己经历过的动态轨迹。没有永远的辉煌,也没有永远的沉沦。

——何光渝

矩州之惑

再说“矩州”其地。

武德元年(618)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经营西南,重点并不在今天被称为贵州的这片土地,所以基本上采取“宽松”的政策,以封官授职为条件,“招抚”各部族首领内附。武德三年(620),被称为“牂牁蛮”的大姓谢氏首领谢龙羽率先遣使朝贡,举土内附,朝廷立即以他的地盘为牂州,授谢龙羽为牂州刺史,封为夜郎郡公。接下来,东谢蛮、南谢蛮、西赵蛮等的首领也先后“遣使入朝”,纷纷当上了这州那州的“刺史”。这些新开置的州,虽然名为正州,但等级是“下州”,实则羁縻。所谓“羁縻州”,是唐朝为安置边远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朝廷并不派驻官员和军队进行直接统治,羁縻州的户籍一般不上报户部,也不承担赋税,即所谓“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临时向朝廷有所贡献而已;一般内部事务也可自治,但必须接受边州都督或都护的领导。据《新唐书・地理七(下)》的记载,这样的羁縻府、州大约有856个之多。自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起,到唐宪宗元和年(806-820)间,在黔州都督府管下的羁縻州多达51个,分布在今贵州的南部。但是还有更多的羁縻州,连都督府也不清楚。不过,按照唐朝官制,凡是被任命为羁縻府州都督、刺史的蕃部酋长,还是要发给印契、告身(即委任状)和笏版的一一因为面子很重要,总是要给的。

正史上说,唐武德四年(621)置矩州,是“正州”中的下州,其治所大致在今天的贵阳附近。首任刺史何人?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但“矩州”之名此时开始出现,掌权者仍是谢氏中人,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正史上有记载:42年后,在唐高宗李治当政的龙朔三年(663)“矩州刺史谢法成招慰比楼(据说在今织金)等七千户内附”,说明矩州此时还是谢氏的势力范围。按照唐代羁縻府州的制度,任命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而且“皆得世袭”;至于刺史谁来当,朝廷一般不会过问,只要是部落推举的继承人,照准就是了。除非是因为首领无后嗣引起了内部矛盾,朝廷オ会出面裁决。《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南蛮・西南”中,就记有这样一句:“开元十年,大酋长谢元齐死,诏立其嫡孙嘉艺袭其官封。”羁縻州地处偏僻,对朝廷来说不甚重要,其所以要下诏册立继承人,只能解释为谢元齐无后,内部争斗即将酿成祸乱,这才由黔州都督府上报朝廷裁决。这是很特殊的。

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中,因政局动乱,战事频起,黔州都督府管下原来是“正州”的牂、琰、庄、充、应、矩六州,也都陆续降为羁縻州。矩州是在天宝三年(744)被降格的。当时的羁縻州,“无城壁,散为部落而居”,有的规模小到“每三二百户为一州”,可说已是无足轻重的了。那状况,想来就像《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中说的那样:“其州无官府,惟立牌于岗,略以恩威羁縻而已。”其实是算不得数的。

这一点,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可以清楚看到。在两部地图集中,“唐时期全图(一)”和“唐时期全图(二)”,都将“矩州”标记为“其他居民点”,而不是如“播州”那样标记为“府州所在地”。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时期全图(三)”及“五代十国时期全图”中,便都没有了“矩州”。那时,除安南外,唐朝的几大都护府的羁縻州纷纷废弃或迁徙,黔州都督府属下“矩州”的“消失”,是否也是如此这般呢?到了晚唐时,黔中道的羁縻州又有所增长,但唐朝史书记载很不清楚。到北宋、南宋时期的全图中,重见“矩州”,标记符号仍为“其他居民点”。直到“元时期全图(一)”和“元时期全图(二)”中,原来的矩州处才被标记为“八番宣慰司”和“顺元宣抚司”,且是“路级驻所”。

还有一点也很值得注意。在唐开元年间,赵氏家族崛起,并取代了谢氏,开启了赵氏家族统领牂牁的时代。这事发生在谢元齐死后15年,即开元二十五年(737),史书上只有一句话的记载:“其大酋长赵君道来朝正,献方物。”此后史有记载说,因为朝贡积极,“授其酋长赵主俗官”以示褒奖。从大历七年(772)后数年间,赵家酋长曾“遣五使来朝贡”。但几十年后,又换成了“谢氏”的人:元和九年(814)“使谢注二十人朝贡”,宝历元年(825)“遣使谢良震来朝”……谢家从大和五年(831)到会昌二年(842)间,竟朝贡了7次,而且“皆宠以宴赐”。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想而知,两大姓之间必然会有多番激烈的地盘争斗。不过,朝廷才不管你的首领是世袭还是篡夺,只承认成功者的首领地位,并由他接替刺史之职。即便有某些羁縻州的首领不待封赐便自署刺史,朝廷也会默认。在“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丛林法则”下,你争我夺,小小羁縻州,会有几多宁日?

说话间,经过五代十国,便来到了北宋。

这时的情况就开始有些蹊跷了。据说,在五代末期,济火的N代后裔纳志主色向东南方“略地”时,在矩州与之争夺的是“谢氏”。问题就出来了:唐开元以后,“赵氏”已经取代“谢氏”统领了整个牂牁,此时据有矩州的“谢氏”,又是何时赶走了“赵氏”的呢?因为皇上对部族酋长们的你争我夺顺其自然,于是史书上便只能“留白”,让后人去发挥想象,想得云里雾里。于是,就连学问十分了得的谭其骧先生,也只好如此写道:

古称黔地彝族为“罗鬼”,其酋豪曰“鬼主”。唐武德四年置矩州于今贵阳,古读鬼音如矩,或曰矩即鬼之美称。矩州宋初没于水西乌蛮,乾德来纳土,更名贵州,贵由矩之变也。贵州得名始此。

谭先生没有提普贵及宋太祖敕书的事情,或许是因为他对那事情也心存疑虑。但他却说了句“乾德来纳土,更名贵州”,这就是说,在宋太祖乾德年间,矩州就已经改名为“贵州”了!莫非在谭先生的潜意识里,还留有“宋太祖敕文”的影子?

如是,就更是令人不解了!因为,在谭先生主编的那两部历史地图集中,“矩州”之名一直赫赫然出现在唐初至南宋时期的几幅全图中(只在“安史之乱”后曾消失),在标注“矩州”之处并未出现过“贵州”之名。从宋初人乐史撰写的《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的记载可知,北宋时“矩州”仍在,为黔州所“管番州五十三”中“九州每年朝贡”州之一;宋室南渡后,疲于与金国的战争,已无力顾及边远地区。此后史册中便不见“矩州”之名。再说,正是在这地图册的“唐时期全图(三)”上,已经出现了“贵州”之名,是唐代岭南道72州之一,也就是今天广西贵港(贵县)的“前世”,且标记为“府州级驻所”。因为,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就将南尹州改名为“贵州”,州治所就在今贵港市城区。这个“贵州”,谭先生当然很清楚。况且,在史籍中,“矩州”曾被误作为“短州”“知州”,却不曾被误作为“贵州”。

可是,老先生为什么还那样说呢?

相关链接:

贵州文化老人 | 乡情独浩然——访何光渝

贵州文化老人 | 不见出处的“宋太祖敕书”——《如在天尽头》选篇

·人物名片·

何光渝,贵州省文史馆馆员。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文艺理论评论及文化研究,现主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领域研究与著述。发表并出版大量文学作品、文艺理论评论作品及学术著作。主要著作有:《贵州文学现状与构想》《二十世纪贵州小说史》《全景中国丛书·贵州:移民之州》等。

编辑 | 

王青

责编 | 

李佳

编审 |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