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望谟:“候鸟”还乡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新华社
1603620480

中午时分,随着来店里用餐的食客增多,岑英勇和妻子更忙碌了。岑英勇掌勺,妻子招呼客人,夫妻俩和两名工人分工有序。不一会儿,岑英勇将一锅热腾腾的石锅鱼端上餐桌,食客们动起了筷子。

岑英勇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打易镇边王村人,他和妻子曾在广东一家印刷厂务工。那时候,夫妻俩每个月能挣8000多元,但除去各种开销,只能攒下不到4000元。

2016年初,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夫妻俩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当年2月,岑英勇再次南下广东学习做石锅鱼,并于同年10月在打易镇街上开了一家小饭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岑英勇的小饭店每天营业额在1000元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饭店4月22日才重新营业,目前每天的营业额在500元左右,每个月有4000多元纯利润。

2018年,岑英勇家顺利脱贫。“现在在家不比以前在外面挣得少,主要是还能照顾老人。”岑英勇说。

外出务工是边王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个位于打易镇东南部的小山村,山高坡陡谷深,土地零星破碎,人均耕地不足1亩。当地绝大多数村民就像“候鸟”一样,逢年过节才回乡,过完节就又背着行囊外出务工。

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变,部分“候鸟”开始还乡。

据统计,2014年以来,边王村已有21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记者采访发现,政策利好、政府引导和方便照顾老人、小孩,是“候鸟”还乡的主要原因。

望谟县就业局局长廖基科介绍,近年来,望谟县通过担保小额创业贷款的方式,扶持包括返乡务工人员在内的创业者。

“今年8月起,我们将小额创业贷款的最高额度由10万元提高到了20万元,财政贴息3年。”廖基科说,2014年至今,望谟县共向1606名创业者发放了1.47亿元小额创业贷款。

2016年以前,边王村曾是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在还乡“候鸟”的带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村里现在已经发展了胡蜂、肉牛、生猪养殖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

编辑

朱海婷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