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探寻迷雾1400年 海内外媒体共同直播贵州大松山墓群发掘现场

动静原创
1681649340
积分商场

4月16日下午,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网等中央媒体,以及贵州、上海、广东、山东等全国20多家省、市主流媒体平台,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头部新媒体平台,联合进行贵州大松山墓群抢救性发掘现场全网直播。直播回看丨迷雾1400年,大松山古墓发掘

考古成果显示,早在汉晋时期,贵州已经开始与中原、沿海地区乃至海外地区产生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大松山墓群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历史进程的生动例证。

动静记者 李艺

“大松山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面积达13500平方米,已经清理的墓葬有2192座。这些墓葬的存续时间从两晋到明清,前后贯穿了1400多年……”跟随着记者脚步,大松山墓群的神秘面纱在镜头面前徐徐揭开。

直播现场见证了大松山墓群中随葬文物发掘、出土、移送的全过程。截至目前,考古现场共清理墓葬2000多座,出土金、银、铜、铁、玻璃等材质各类文物4000多件套,这些文物不仅能够实证黔中地区的古人拥有较为稳定、和平、富足的生活,同时能够证明贵州早在汉晋时期,就与中原、沿海地区乃至海外地区产生了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现场还连线了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湖北文物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贵州本地历史学者。大家表示,大松山墓群不仅记录了黔中地区自古以来政治、经济地位发展提升的过程,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逐步融合形成的一个生动例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 郑君雷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说:“从历史价值上来讲,这次大松山墓群的发掘,为西南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过程提供了生动案例。”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评委 霍巍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评委霍巍表示,大松山墓群的发掘意义重大。“这个墓群它的时代从两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由过去的一个小聚集的家族性的墓地,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墓地,意味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相互尊重、和谐生活的一种情景。它的发掘跟我们的历史文献相互佐证,让全世界看到为什么中国作为56个民族共同聚居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经历了5000多年不断绝。”

本次直播,通过20多家中央、地方媒体全网推送,点击收看人数达2000万。同时通过全球国际推流,获得了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观众的关注。

北京冬奥非遗大使、苗族剪纸艺术家蒋红麟

北京冬奥非遗大使、苗族剪纸艺术家蒋红麟表示:“今天看了大松山的考古直播,我觉得非常激动,大家一直都说苗绣是穿在身上的史书,我看了直播里面挖掘出的手镯上面有很多涡旋纹,这与我们黔东南剑河地区的背扇后面的纹样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些考古发现里去印证纹样带给我们的这种历史符号,我非常希望把古老的这些纹样符号能够跟现在的美学有更多的融合。”

贵州省对外传播智库专家、黔籍旅美作家汪一洋

贵州省对外传播智库专家、黔籍旅美作家汪一洋:“贵州历史在文字记录中的断代一直是一种遗憾,而文物恰恰是另一种形态的文字,数千件文物共同组成了映照贵州先民生活图景的一部锦绣文章。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富有女性美的饰品,说明了祖先们对美的追求,也打破了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刻板印象,证明古时的黔中也并不贫瘠,是一片祥和富足的土地,希望我们不负古人不误今人,传承贵州历史,弘扬贵州文化。”

著名作家 叶辛

著名作家叶辛:“现在,随着这些文物被发现,我们贵州的历史就可以从1000多年前一直讲到今天,对于写历史小说的作家来说,把这段历史结合起来,一定会把贵州历史写得更为出彩。我也想有机会到实地去感受一番,看看会不会有感而发写一点东西。”

记者

李发静 韩杨 张枥丹 丁勇 李艺

编辑

王涛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