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丨“夜郎的疑问”,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决赛到来前的“未雨绸缪”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8182280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总攻前夕,盟军统帅艾圣豪威尔将军未雨绸缪,准备了两篇文章,一篇为登陆成功,一篇为登陆失败。最近,我馆的基本陈列《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经过艰苦的申报,正在进行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初评阶段,是否能从全国115个优秀重磅的展览中成功突围,昂首挺进决赛,参与到全国博物馆每年一度最高级别的盛会,不得而知,完全没有把握。去年4月份,展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时,笔者写了一期《快去围观!贵州此地汉代文物陈列,在西南首屈一指》,对整个展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今天是《龙说夜郎》专栏的174期,仍然想借助动静平台,向大家分享展览策划的整个思路和过程,也算我们对即将到来结果的“未雨绸缪”。

黔西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是非常厚重的。早在两亿多年前,这片土地就生活着大量的古生物,以贵州龙为主,包括幻龙、欧龙、鱼龙等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储量丰富,种类众多。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就在这里“安居乐业”。截止目前,全州发现古人类洞穴遗址4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两千多年前,以万屯墓群、交乐墓群、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贵州汉文化和夜郎文化,出土的文物精品多、等级高,占全省同时期珍贵文物约一半。明清以来,以明十八先生墓、安龙招堤、刘氏庄园、何家大院等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历史信息含量大,建筑艺术精湛,赋予了我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内涵。此外,黔西南作为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还保存下来很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八音坐唱、布依戏、阿妹戚托和传统吊脚楼等。

展览入口,上面的朱雀是交乐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模型

为全面展现我州的人文历史,最初我馆编撰的是一个通史陈列大纲。从三叠纪开始,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跨度两亿多年,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方方面面,洋洋洒洒几百页。但问题随之而来,大纲看上去线条很完整,但根本无法实施。一是很多朝代没有具体的文物支撑,总不能让观众到博物馆去光看文字吧。二是内容多,展厅面积就明显不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甚至只能压缩到一张照片的位置,根本谈不上博物馆展览想要表达的方式。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大历史来讲,黔西南和周边地区的历史沿革基本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即便按这个大纲把展览做出来,效果也可想而知,就是千馆一面。于是我们开始不断的做“减法”,从最初准备的全面展示,最后减到只剩秦汉夜郎历史这一段,文物也从1500多件,筛选到500件,最后“壮士断腕”,精减到最具代表性的320件。在筛选文物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树立了陈列的主旨思想。那就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展厅内

接下来就是如何利用文物来表达主旨思想。我们思考,总共有三条线可以利用。第一条最简单容易,就是历史进程,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有明确的年代,我们选定的文物分为三个时期,即夜郎之前、夜郎时期和夜郎归汉之后,对应为石器时代-商周、战国-西汉和东汉-魏晋,历史年代非常清晰。第二条线就是文物本身的形制和艺术特色。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如随着时代发展,文物器型通常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从粗糙到精致等。又如夜郎时期一些特有的器型和纹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夜郎归汉后,慢慢发展为更加主流的纹饰和器型。第三条就是文化内涵。夜郎之前,多数是简单的实用工具,古人为的就是吃饱穿暖,缺乏美感。夜郎时期则呈现出器型纹饰多样,明显有周边文化介入的影响,但没有文字。夜郎归汉后,文物上出现大量的文字,融入汉文化的迹象一目了然。欣慰的是,三条线并不矛盾冲突,而是可以通过对文物的梳理,联并成一条,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我们选定的这些文物,就是这个形成进程最直接的见证者。

东汉铜车马(轺车)

琥珀司南佩

主线确定后,展览空间和板块的规划就相对简单。根据不同时期文物的数量多少,结合文物的材质器型,我们对总共六个展厅进行了空间规划。第一厅以石器为主,展览夜郎之前的文物。第二、第三厅展览夜郎时期的文物,从材质上则分为青铜器和玉石器。第四、第五、第六厅展览夜郎归汉后的文物,材质主要分为陶器和青铜器。当然,三个板块的划分,使用了巧妙的构思,借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这个“夜郎自大”的典故,截取“道不通”“一州主”“汉广大”三个关键词,作为板块单元的名称。具体到文物的摆放规划,我们使用了相对开放式的布局,缺点是降低了单件文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但区域文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受影响。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是,观众在展厅能够相对安静、自由、独立的欣赏文物。连接展厅的走廊,也是我们空间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邀请当地的小朋友参观博物馆,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画了很多文物,虽然略显稚嫩,但这些画挂在走廊上,效果出奇的好。

展厅之间的过道挂满了本地小朋友参观完文物的绘画

最后一步就是陈列布展,涉及灯光、展柜、展具等很多方面,但总体把握一条原则,就是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一个普通观众,希望在博物馆怎么样欣赏这些文物。因为文物和摆放顺序已经全部确定,展柜的选择量体裁衣即可,重要的文物保证一物一柜。因为展厅的基本条件不好,空间相对太低,不到3米,为减轻空间对观众的压迫感,我们大量使用嵌墙式龛柜。但这种龛柜的缺点也明显,即不利于在文物后方悬挂展板。为此,我们用两个方法解决。一是在每个厅设计一台数字化触摸显示屏,用于相关文物和延展信息的查询。二是相对需要直观表达的,我们通过简单的投影,直接投射在地上或墙面。此外,展具也是文物陈列的重要一环。我们很多文物,都量身设计了专用展具,这些展具的目的只有一个,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让文物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常会有观众留言,“感觉这个博物馆的陈列很用心”,这种赞美多半来源我们合理使用展具的效果,通过展具,观众和文物的距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近”。

数字化设备展示文物资料

考古图像投影与器物组合

合适的展具让观众与文物最大可能的拉近

每一件展览文物最重要的辅助展品,其实是展签,也就是说明牌。文物可以没有展具,甚至可以没有灯光效果,但绝对不能没有展签,没有文物最基本的信息,文物的展览就不完整。我们在展览初评的推荐视频中,专门介绍了文物展签,就是材质便宜,方便更换,内容完整。观众去逛博物馆,可能经常会遇见一种情况,就是展柜里面的文物摆放太多,以致于没有了展签的位置。导致观众一边需要确定文物的数字编号,一边还有根据编号,到处去寻找展签看内容。有时因展签距离观众较远,举办者不得不通过减少展签文字信息,放大文字,观众才能看得见。我们当初宁愿“壮士断腕”,使用3300平方米,仅仅展出320件文物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在展签问题上,我们几乎给予了文物相同的待遇,就是充裕的空间,目的就是保证观众观看展签的舒适度。当然,没有整理和研究等基础工作,是写不好展签的。这里要特别感谢动静平台,让我们通过专栏的形式,伴随我们的展览一起成长,对这些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确保了展签信息的严谨和准确。

每一件展览文物都有对应的展签

归根到底,文物才是博物馆的灵魂。因此在场景展示、虚拟展示和沉浸式互动手段等方面,我们继续沿用了“减法”。当然,这和展厅的基本条件、资金多少也有一定关系。让观众简单清爽的看清文物,看明白文物,我们觉得只要达到这两点,就应该算一个好展览。虽然我们博物馆至今没有独立的馆舍,“先天条件”略有不足,但我们依旧希望能够杀出重围,挺进决赛。

非常简洁干净的前言墙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