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心目中的文化地标|“黔陶”不该被遗忘的百年传统陶器

动静原创文体旅事业部
170142036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黔陶,只是一个地名?NO,它不仅是个地名,还是一种陶器的名字。黔陶,顾名思义,就是黔中之陶的意思。距离贵阳29公里的花溪区黔陶乡,因器而得名,是为“黔陶”。

贵州陶土资源丰富,制陶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贵阳府志》记载,明代期间,此地本叫鼎罐厂,清嘉庆年间盛产土陶罐、土陶碗。据传,那时土陶作坊遍地,家家以陶瓷产业为生,以上世纪30年代为盛。1930年贵阳县县长郑先兴将地名更名为“黔陶”,因器得名。当年成群的马帮,将黔陶“窑货”运送到全省各地,其制作规模盛况空前,产品畅销全省,陶瓷贸易繁华一时。

“黔陶民间土窑烧陶的传统工艺,大多成型于明朝洪武年间。当年朱元璋30万大军屯兵贵州,随军工匠把精湛的制陶手工艺带到了这里,迄今已有600多年。黔陶非遗技艺传承人吴宏向我们介绍,“黔陶主要是以陶青花为主,我们印象中青花都是瓷器,在陶上画青花比较少,这取决于我们黔陶本地盛产的陶土是天然无杂质的白色黏土,很适合画青花。黔陶的天然釉也很有特色,用的是米糠烧成柴灰后再上釉烧制。”

黔陶非遗技艺传承人吴宏

黔陶是贵州贵阳的特产,它独有的白陶青花技艺远近闻名。黔陶制作工艺考究,工序繁杂,主要生产工序有备料、搅泥、过滤、揉泥、制坯、晾坯、修坯、绘画、上釉、入窑烧制等,其中绘画、入窑烧制为关键步骤。绘画用毛笔蘸上研磨好的彩料在陶坯作画,常见图案有花、草、鱼、虫、山水等,烧窑采用的是梯坎爬窑,有5至13洞不等,每洞爬窑相连,需在1200-1300度的窑中烧30个小时。

黔陶龙窑

“黔陶”遗址

随着人们生活改善,众多精美的瓷器进入农村,替代了土陶产品,土陶作坊也从兴旺走向衰落,窑工也所剩无几,几乎处于断代的状况。作为黔陶的传承人,吴宏致力于将古老的黔陶技艺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她学习了传统技法,并在贵阳花溪钱陶乡拜访当地制陶老师傅,汲取经验和知识。

“传承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在保留黔陶古法制釉,古法制陶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合各种陶艺制作的捏塑,刻花技法,再加上贵州蜡染和刺绣的纹样,给它做到陶器上面;通过手工生产并与黔陶本地的特色产品、饮食文化相结合,能够让黔陶更好地走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吴宏表示,她相信将传统技艺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能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作品。

粗矿、古拙、纯朴、敦厚,透着一份纯粹、不事雕琢,不经意而成,只此意,最难得。这种信手捏制的陶器,激发了古陶之魅力,唤醒了人们对美最质朴的向往。

黔陶青花罐(清代)

黔陶青花油罐(清代早期)

黔陶盗汗鸡钵(民国时期)

黔陶重彩青花瓶(清代早期)

“黔陶”的兴起、沉寂,不是时间久远,而是彼时与此时的需要不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黔陶的土陶,又一次用它粗放、豪迈之外形,侘寂、拙朴之气质,让更多人接受它,使用它。

编辑

武艺

责编

张宁

编审

杨思翰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