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廷实施“移民就宽乡”重大政策,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
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将士及眷属、农民、商贾、工匠迁移至贵州,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如缕不绝,与当地各民族水乳交融,形成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看明朝、到贵州”,我们底气十足。
走进贵州“公园省”,穿越“大屯堡”去寻亲,一道感受古老而鲜活的“明朝掠影”,共同领略屯堡文化蕴含的重大价值、特有魅力。
——穿越“大屯堡”去寻亲,看看六百年前的左邻右舍,深度触摸那熔铸时光峰峦的血脉深情。
六百年前“调北填南”的浩大迁徙,让数十万来自今天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军民带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念,踏上了戍边征程、留在了黔中大地。
安顺屯堡
时至今日,屯堡居民依旧固守着原籍地的一些古风遗韵,犹如一支穿越时空的队伍,被当地人称作“老汉人”“老汉族”。
当您深入屯堡村落、走进屯堡人家,翻阅那一本本泛黄的家谱,“江南应天府”“徽州府歙县”“江南华亭县”等记录屯堡人本源地的字样鲜活可见,或许其中真有您数百年前的远房亲戚。
屯堡人家院落 卢维 摄
当您漫步屯堡乡间小道,那些熟悉的江淮、苏皖语音语调,那些以徽调式为主的屯堡山歌,是否会让您产生“停‘步’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冲动与亲切?
安顺屯堡一角
当您亲眼目睹屯堡民俗民风,看见那些有着浓郁江淮余韵的民居建筑遍布黔山贵水、那些身着凤阳汉装的屯堡妇女穿梭古朴街巷,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会油然而生?
——穿越“大屯堡”去寻亲,看看六百年来的守望传承,深度感悟那融入时代洪流的家国情怀。
屯堡人举家而至、为国而来,谱写了一曲曲壮怀激烈的戍边征歌、绘就了一幅幅恢弘壮丽的家国画卷。
地戏
走进“大屯堡”,听一听那“闪转腾挪唱忠义”的屯堡地戏,感悟“《三国》不跳走麦城,《说岳》不跳风波亭”的曲中真谛。
屯堡石头碉楼 陈婷 摄
屯堡建筑碉楼
屯堡内的建筑通常带有军事功能
走进“大屯堡”,看一看“家自为塾、户自为堡”的建筑格局,在八卦大阵中感受高超的斗争智慧、在碉楼射孔中看见远去的刀光剑影。
天龙屯堡
走进“大屯堡”,随处可见责任担当、家国大义,铜仁大明边城“总领千军、屏藩万里”,安顺云峰八寨“六百年风云暗蕴”、天龙屯堡寨门上赫然刻写着“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乡”。
镇远古城
还有,镇远古城那“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记忆、锦屏隆里那戍边重镇的岁月沧桑,令人联想起战略通道上的熙熙攘攘;关岭锁钥、七星雄关、清镇卫城等无不诉说着曾经的威武雄姿和将士们的英雄史诗。
——穿越“大屯堡”去寻亲,看看六百年后的相融相生,深度认识那泽被华夏子孙的宏大战略。
回望历史,让人深深感到,屯堡虽然只是历史滚滚向前的一小块奠基石,但屯堡及相关遗存背后蕴藏着不可低估的重大价值。
本寨是云峰八寨之一,是典型的军屯
本寨的石头街、石头墙
走进“大屯堡”,透过屯堡村落的斑驳垣墙,纵观明初贵州卫所、驿道、关隘的总体布局,我们更能领会当年“开一线以通云南”并最终“开设贵州”的深谋远虑。
走进“大屯堡”,仿佛看到明朝初年黔中大地“诸卫错布于州县”、外来移民与当地先民渐次交融的城乡面貌,隐约听见屯堡军民与当地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涵化的历史足音。
安顺云山屯堡 卢维 摄
安顺云山屯堡
走进“大屯堡”,纵观黔中大地山川地理的犬牙交错、浏览今日贵州城镇乡村的星罗棋布、看见18个世居民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感受祖国大西南的安宁幸福、繁荣昌盛,这明初以来波澜壮阔的“家国六百年”,或许使您更能体悟经略大西南而福泽千秋的重大意义。
屯堡文化是伴随着“贵州建省”与生俱来的血脉,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而是承载着宏大国家战略,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重大时代价值的文化瑰宝,彰显着中华大地多族共融的壮阔历程,见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今天的屯堡,其重大军事价值早已磨灭在无尽的岁月里,已然转化为多彩贵州重要一“彩”。
今日之贵州,早已由明初屯军时的所谓荒服之地蝶变为通江达海的开放之地,安宁祥和、活力迸发、前景广阔,气候宜人、风光迷人、文化醉人,是名副其实的“公园省”。
踏足“公园省”去旅游、穿越“大屯堡”来寻亲,与山水相遇、与人文相拥,让寻亲之旅充满欢乐与惊喜!
海报设计: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