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阅清代光绪年间贵阳人罗文彬《香草园日记》,看到下面这则记载,虽然记的是农历六月十六日的事情,短短几十字,若明人小品,耐读,我觉得很可作为中秋赏月的谈资。
图片来自网络
罗文彬,字质安,号香草园主人。同治九年中举人,次年成进士,历任礼部仪制司主事、主客司掌印、铸印局员外郎、祠祭司掌印、会典馆纂修、图书总纂处提调等。在礼部任主事时,因父病重返回贵阳,和王秉恩(字雪澄)在志局负责撰写《平黔记略》。
罗文彬 图片来自网络
这天,王秉恩写条子来约游东山看月,还准备玩个通宵。下午五点来钟,开始下雨了,几个朋友仍然冒雨登山。到了晚上十一点左右,雨止住了,可是月亮没有出来。
这时,“雪澄狂呼,饮且拜,月忽涌出,相与狂喜。凭眺全城,十万人家,星火错落明灭,浑在有无间,南明河水如带,环流有声。因相与言,恐有东山以来,无能领此者。”
我想,那晚东山寺的老和尚看到这几位老兄,冒雨登山,又一边喝酒,一边狂呼,还朝天拜揖,恐怕都会觉得有点疯疯癫癫。巧的是“月忽涌出”,自然“相与狂喜”。然后静下心来,俯瞰贵阳城,人家依稀可辨,灯火错落明灭,朦朦胧胧,似有似无;
左前方的南明河在南城墙下蜿蜒流过。天上园月皎洁,不时有云翳飞掠。万籁无声,仿佛隐隐约约听得到南明河的水声潺潺。读到这里,我们都不禁会感到似乎置身其中了。
清末贵阳东山 图片来自网络
现东山公园园林景观照明规划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
至于说“恐有东山以来,无能领此者”,也不是酒后大言,试想,有几人能有如此雅兴,有如此巧遇。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故十六日相约看月;贵州又是“天无三日晴”的地方,雨中仍登山,而饮拜间,月忽涌出。所以,罗文彬感慨:“意非雪澄一拜之功不至此,嫦娥有灵,足为我辈生色矣(如果不是雪澄拜揖,月亮不会出来。也是嫦娥有灵,为我们增添行色)”。接着,这几位老兄又继续饮酒,最后“和衣假寐,月亦随隐”。第二天还由老和尚招待了一顿素斋,虽然“盘蔬草草,固与肥腻别有风味也”。
嫦娥奔月 图片来自网络
比罗文彬他们如此赏月早整整三十年,郑珍有一次完全不同境遇的赏月。那是道光二十五年,郑珍在古州,也就是现在的榕江,任学官副职训导。这个刚“入流”的从八品小官,还是因为郑珍参加过三次会试,皇恩浩荡,被拣选为“大挑”二等,以教职铨补才得的。
榕江旧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榕江夜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秋节这天晚上,“一更月出王山头,客至刺刺语不休”,这位客人真是大煞风景。好不容易等到“二更客去月正好”,总可以静静地赏赏月了吧,哪知道半夜三更县太爷又有事召见了。
“我从子初执手版,事龙谒虎昏至晚”,实在是筋疲力尽,眼睛都睁不开了,“倒床不省忽四更”。猛然想起还要去祭祀前将军,勉强起身,揉揉眼睛一看,一轮园月正当头,“碧海无风浮玉盆”。 这样好的中秋月,我估计郑珍也无心欣赏了。喊仆人也喊不应,只好一个人出门,“穿走空田月如水”。到了庙门前,突然发现有人蹲在那里,真是吓了一跳,“相见无语恍疑鬼”。进了庙里,一片漆黑,郑珍倚在靠椅上假寐,等到“大吏睡足传呼来”,天已大亮,中秋夜也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郑珍无可奈何地叹道:“入官岁月诚可怜,一夜明月瞢瞢间”。
榕江镇台衙门 图片来自网络
正如陈声聪先生所说,郑珍的诗“常情至理,琐事俗态,人不能言,而彼独能言之,读之使人嗔喜交作,富有生活气息”。这首“乙巳古州中秋”诗中,一个比芝麻官还小的官,在清光四溢,众人饮酌赏月的中秋夜,钩腰驼背地疲于应付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眼前,读起来真使人哭笑不得。
话又说回来,今年的中秋节不知是否会像往年那样,秋雨绵绵,冰轮不现,贵州的天气实在是难说。不过,真是这样,也不要紧,在电视上看看别处比这里亮的月亮,或是在书中品品古人的花前月下,虽比不上罗文彬等人拜呼月出,总比郑珍有月不得静赏要好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