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长征》第八章节选3

动静原创
1623979800
积分商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党支部书记读经典》《长征》

第四期:第八章 《恭贺新年3》 

跬步至千里 聚沙成铁塔

本期诵读:

贵州广播电视台大众生活频道党支部书记 文飞

贵州广播电视台大众生活频道党支部党员 叶茂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长征》第四期:第八章 《恭贺新年3》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支部书记读经典》之《长征》第四期:第八章 《恭贺新年3》

00:00 / -

点击音频收听↑↑↑

《长征》

作者:王树增

第八章 恭贺新年

(接上期学习)在黎平,还有一些人与红军团长白志文一样享受到了短暂的温暖。中央发出了这样一个通知:是夫妻的,可以团聚几天。

贺子珍、邓颖超、萧月华等都洗了脸,将头发梳理整齐,然后被等在休养连外面的警卫员们接走了。

因为怀孕数月肚子已经明显隆起的贺子珍买了一只老母鸡,作为给丈夫毛泽东的见面礼物。尽管她对丈夫备受疟疾折磨有思想准备,但是见面的时候,贺子珍还是因为毛泽东的憔悴而十分伤感。虽然这个曾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游击队队长的女红军曾经抱怨过自己不断地怀孕,但是她对丈夫始终充满了温存的情感。她在炖鸡汤的时候没有忘记放一把辣椒,毛泽东对她炖的鸡汤很满意,关心地问到她的身体状况,这使贺子珍不由得想起了他们那个叫毛毛的孩子,这个话题让本来就心事重重的毛泽东心情更加阴郁了。

时年三十岁的邓颖超依旧在吐血。走进丈夫的办公房间后,她看见胡子很长的周恩来依然在伏案工作。他们相识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中,那时周恩来二十一岁,邓颖超年仅十五岁。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周恩来留学欧洲的时候由相互的通信而确定,那时她已和周恩来一样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者。一九二五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他们在广州结婚。此后,他们近十年的夫妻生活大都是在纷飞的战火中度过的。邓颖超望着油灯光影下周恩来表情严峻的脸,预感到党内将要有重大的事件发生。

但是,无论如何,夫妻相逢总是幸福的。

而接下来,在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所有的温暖感觉荡然无存。

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县城内一户最大的商人家里进行。这个被当事人回忆成姓徐或者姓胡的商人显然财源广进,他在红军到达之前就逃跑了。商人家雕梁画栋,明亮宽敞,从窗户看出去,隔壁那座德国式的路德教堂高高的尖顶在小城中显得十分怪异。

政治局委员们陆续到齐,大家没有看见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依旧在“打摆子”,这是他进入中央苏区以来,第一次缺席共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决策性会议——有记述说,是周恩来以安心养病为由劝说李德不要参加会议。但是这种记述没有可靠的史实支持,因为当时李德确实病得不轻,数天的高烧已经把这个身材高大的德国人彻底击倒了。

会议由周恩来主持。

照例是博古首先发言。博古重申了中央关于下一步行动的计划:从贵州向北,进入湖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然后在湘西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接着,红军几个军团的领导发言了。他们并没有在中央红军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上直接表态,他们说得最多的是中央红军为什么走到了如此被动的地步。他们回顾了第四次反“围剿”以来红军经历的那些不断失利的战斗,回顾了湘江一战红军遭遇的惨烈牺牲和巨大损失。红军军团领导们的话语中已经有了“该算算账”的味道,至少表情十分不自在的博古体会到了这种味道。

毛泽东开口了。他再次陈述了自己的建议: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会合的路线已经被敌人严密封锁。毛泽东认为,即使再次付出巨大代价到达了湘西,红军发展的天地也不广阔。斯大林早在一九三〇年就建议中国红军向四川发展,现在看来这个建议很英明。四川是中国的内陆大省,盆地富饶且被高山环抱,在地理上是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毛泽东指出,目前国民党军在贵州的防御力量薄弱,如果中央红军在贵州东北部的遵义地区能够站住脚,那么,向北偏西可以相机北进与力量更强大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向北偏东又可以与红二、红六军团相互策应,遵义地区应该是一个能让红军左右逢源的好地方。

张闻天和王稼祥都表示支持毛泽东的建议。

在关系到中国红军命运的重大决策的讨论中,毛泽东突然把斯大林说过的话搬出来,显然经过了周密的思考和准备。对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毛泽东多年来一直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他在政治上遭受的所有挫折,几乎都和他的这个态度有关。毛泽东对苏联共产党的倔强的戒备贯穿着他的一生,直到晚年,他依旧对北方那个大国“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给予过温和的嘲讽。在黎平会议上,毛泽东把斯大林的话拿出来给予重申,目的就是对付李德和博古这些“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以使红军避免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果然,博古没能对毛泽东的建议提出反对意见。于是,会议很快通过了一个决议。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发布:


中共政治局决定

一、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二、根据于:甲、使我野战军于今后能取得与四方面军及二、六军团之密切的协同动作。乙、在政治的经济的及居民群众的各种条件上,求得有顺利的环境,便利于彻底地粉碎五次“围剿”及今后苏维埃运动及红军之发展。

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阻止敌驱迫我至前述地区之西南或更西。

三、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

四、政治局认为,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这在目前成为主要危险倾向。

五、责成军委依据本决定按各阶段制定军事行动计划,而书记处应会同总政治部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以保证本决定及军事作战部署之实现。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当周恩来把这个“决定”的俄文翻译本送给李德之后,李德“勃然大怒”,继而向周恩来大吼起来。在李德的吼声中,周恩来用英语不断地解释,当双方的情绪都到达激烈的顶点时,一向稳重的周恩来突然一掌拍向桌面,桌子上的马灯被震落于地,李德的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

黎平会议作出的另一个决定也让李德感到了无奈与难堪:刘伯承重新当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

在中国红军中,李德最早认识的军事干部就是刘伯承,那是一九二九年在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里。当时,刘伯承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使比他小八岁的李德只有崇敬地仰望。刘伯承参加过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护国战争。在一九一六年三月的一次战斗中,北洋军阀的一颗子弹自他的太阳穴射入,从右眼穿出,这次严重致残的负伤让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护国军将领声名远扬。之后,刘伯承和朱德一起发动了武装暴动,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改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一九二七年,他与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回国后,刘伯承一九三二年一月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中央军政学校校长兼政委,同年十月出任红军总参谋长,在领导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作战中显示出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通过讨论之后,刘伯承回到军委纵队的时候,与李德迎面碰上了。在这一瞬间,万分不自在的是李德,当刘伯承用俄语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一句话没说,只是表情漠然地点了点头。

李德和他的中国妻子萧月华的结合是一件让红军官兵们愤愤不平的事情。原来在少共机关做内勤工作的女红军萧月华,是在组织的要求下与进入中央苏区的李德生活在一起的。她对组织说:“既然为革命都可以不要命,我服从党的决定。”她还对组织说:“我从小当童养媳,什么气、什么罪、什么苦都经受得住。”但是,自从与李德生活在一起,这对语言不通的异国男女就经常发生争吵。而无论为什么争吵,争吵成什么样,红军官兵们都认为是那个德国人在欺负红军战士。

在黎平,被警卫员领去与丈夫团聚的萧月华突然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她找到周恩来请求首长“救救她”。李德一直追到周恩来的屋里要把他的妻子拉走,这一情景被毛泽东看见了,毛泽东大声制止了李德。在听了萧月华的哭诉后,毛泽东说:“今天我要行使一下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权力,月华同志,跟我走。”

李德呆呆地看着毛泽东把萧月华领走了。

毛泽东的态度开始强硬了。

作为长征征途上的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没有触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领导层问题,仅仅就红军的走向在军事层面上作出了决定,这使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同了一次单纯的军事会议。

黎平会议的第二天,中革军委以朱德和周恩来的名义签发了“关于军委执行中央政治局决议之通电”:


为执行党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的决议,军委对红军部队于最近时期的行动,有如下的决议:

(一)野战军大致于二十三日可前出到剑河、台拱、革东地区,其区分为:

甲、一、九军团为右纵队,有占领剑河的任务,以后则沿清水江南岸向上游前进。

乙、三军团、军委纵队以及五军团为左纵队,应经岭松、革东到台拱及其以西的地域。在前进中如遇黔敌应消灭之,如遇尾追之敌应击退之,在不利条件下则应迟滞之。

(二)野战军到达上述指定地域后,于十二月底右纵队有占领施秉地域、左纵队有占领黄平地域的任务。为此,应坚决进攻和消灭在上述地域的黔军部队,并钳制黄平以南之黔军,及由东面可能来追之湘敌及其中央军。

(三)在前出到施秉、黄平地域以前,可用常行军前进,最后则应迅速地占领施秉、黄平两城。

(四)二、六军团目前应在常德地域积极活动,以便调动湘敌。当湘敌所抽调之部队已北援时,二、六军团应重向永顺西进,以后则向黔境行动,以便钳制在铜仁之薛敌部队及在印江、思南之黔敌部队。

(五)方面军应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野战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四方面军能钳制四川全部的军队。

(六)未参加决定此问题的军委委员,应于二十日晚以前,将自己的意见及其是否同意,电告军委。

朱、周

十九号十八时


这一军事部署显示出黎平会议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政治局会议的集体讨论,并以会议决议的形式给予明确确定。

在黎平地区休整了六天之后,中央红军开始向遵义方向移动。

就在共产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的那一天,王家烈给蒋介石发出了一份电报,电报先是描述了黔军“英勇作战”的“辉煌战果”:

赣匪一部约五六千人,删日[十五日]在黎平被我周旅长芳仁击退,折向老锦屏,图绕天柱、青溪北窜,被我五、六团迎头痛击,匪伤亡甚众。

可是,事实是红军已经强渡了黎平以北的清水河,王家烈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欺欺人了,于是,他言辞一转,恳请南京政府“飞令”大军入黔:

查该匪号称十万,若今日久蔓延,不仅黔省被其赤化,恐川、湘及其他各省,亦同感危殆。除集中所部进剿堵截外,并恳中央飞令到湘各军,西移黔境;及桂省各部队越境会剿,以期聚歼该匪,挽救黔难,无任感祷。

一省军阀向国民党中央军发出这样的求救电报是不多见的。

当中央红军迅速进入贵州并且占领了黎平之后,王家烈对红军的作战能力以及黔军的脆弱本质有了切实的体会。在黎平方向布防的是黔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周芳仁旅。然而王家烈用精良武器装备起来的这支部队,几乎还没有与红军真正接触,便一退上百公里接着就散了伙。王家烈只好立即命令其他各旅向黎平增援,但是其他各旅要么行动缓慢,要么根本就没执行命令。十五日,万分焦急的王家烈发出了电报,要求黔军各部“不分畛域进剿”红军。王家烈警告贵州的各路军阀,如果不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然而他的严正警告收效甚微,黔军只要一旦面对红军依旧一触即溃。王家烈突然意识到,仗如果这样打下去,红军长驱直入贵州不说,如果让红军发现黔军如此不堪一击,红军很可能就会待在贵州不走了,然后再发展出一个面积广大的红色根据地,那样自己就永无宁日了。万般无奈的王家烈痛下决心,与其这样,还不如请中央军大军入黔“追剿”红军,两个后果相比肯定是红军留在贵州境内更可怕。

而实际上,蒋介石用不着王家烈的恳请,国民党中央军正以大兵力阵容向红军包抄而来,其前锋部队已经从正东和东北两个方向进入了贵州。


策划、编审配乐:莫梅

录音制作:周晓鸣、杨曦、曾黎、李彬

版头播报:易相君

版式设计:徐晨晰

摄影:梁林杰

学习计划指导:郑东升

监制:王丹

特别鸣谢:贵州广播电视台录制中心党支部

技术支持:贵州广播电视台录制中心7.1.4全景声录音制作系统

我们下期学习再会。

编辑

徐晨晰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