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波县邓恩铭烈士纪念馆的玻璃橱窗内,静静地躺着一方砚台,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伴随了邓恩铭多年的红丝石砚台。
纪念馆内的红丝石头砚台
邓恩铭烈士纪念馆馆长覃远建说,这方红丝石砚台是在1992年,由邓恩铭家人捐献到了纪念馆。如今,透过砚台的痕迹,依然让人仿佛看到邓恩铭在革命年代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的场景,这方砚台也承载着他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
红丝石砚台,通体石质粉红色,呈不规则长方体。最长处20cm、最宽处14cm、最厚处4cm。砚面浮雕悬枝葡萄,中为墨海和墨堂,在砚面的留白处有小楷砚铭“红丝石”,款识“云从制于青州”。整个砚台,制作和雕刻工艺较为精良。
红丝石砚台
邓恩铭叔祖父邓锦成的姑母嫁给黄姓人家,因姑母无子嗣,黄锦成过继给姑母为子,故改姓黄。
黄锦成的长子黄泽沛(也叫邓国瑾)字“云从”,历署山东青城、沂水、益都、胶县、淄博等县知县,有政声。1917年秋,黄泽沛看中邓恩铭聪慧好学,是邓家可造之才,为将来“光大”邓家门庭,就把邓恩铭带到山东读书深造。为勉励邓恩铭勤奋学习,黄泽沛将自己深爱的“红丝石”砚台给了邓恩铭。邓恩铭也非常喜爱这方砚台,一直带在身边使用,直到被捕入狱。
1931年4月,邓恩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堂弟媳滕尧珍整理遗物,后将砚台带回荔波给邓恩铭的六弟邓恩光留念。1992年,邓恩光将砚台捐赠给邓恩铭烈士纪念馆。2010年,经文物专家组鉴定为馆藏二级文物。
为了追溯历史,缅怀先烈,1980年,纪念馆开始大量征集革命文物,搜集整理资料,如今馆内已有172件藏品。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来到邓恩铭纪念馆的人越来越多,这方红色砚台,也越来越为人了解。
“参观了邓恩铭烈士纪念馆,看到这么多藏品,听到这么多的红色故事,感悟很多。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来自黔东南的游客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