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秋蚕丰收时节。天才刚亮,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黔东南州杭黔桑蚕服务有限公司就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蚕农们有的开着小货车、有的骑着三轮车、有的推着手推车,他们满面笑容拉着一袋袋雪白的蚕茧,陆续进入收购中心,排起了长队等待收购。
蚕农蚕茧喜获丰收
天星乡力元村村民赵家发夫妇因为要照顾家里,不能外出务工。现已50多岁的夫妻俩,也在家发展起了桑蚕产业,今年的第一批秋蚕,他们养了5张蚕种,卖了1万余元。
“种桑养蚕确实是一个好产业,我们一年花几个月时间来管理桑园,来养蚕。一年可养4批,出茧了就能卖,一年可收入4万多,不养蚕时我们还可做点小生意。”赵家发一边数钱,一边乐滋滋地说道。
天星乡蚕农养的蚕茧
“这一批秋蚕9月至10月份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计划养40张蚕茧,目前我们已经养了30张。”山岗村村支部书记代廷文说,因为天气原因,怕桑叶不够,第二期秋蚕计划养10张,公司按照每公斤40元保底价格收购,亩收6000至8000元,除去劳务及贫困户分红4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实现收入4万余元。
据了解,天星乡围绕打造桑蚕小镇目标,推行“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以小户种植为主体,合作社和部分大户为补充,全面发展种桑养蚕。目前,该乡发展种桑养蚕农户412户,建有桑园面积3800余亩,可实现年收益228万元,覆盖带动829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925元,合作社可实现分红68.4万元。
近年来,凯本镇抓牢抓实“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借助“东桑西移”契机,也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桑蚕产业,走出一条“小桑蚕推动大扶贫”的产业扶贫路子。
凯本镇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和母亲在蚕室里忙着采摘蚕茧
这几天,在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家里,他和母亲在蚕室里忙着采摘蚕茧,整个蚕室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考察了这么多产业,还是觉得种桑养蚕这个产业好,见效快。因为是东西部协作项目,所有的技术有技术人员跟踪,而且这个是订单产业,签了收购协议,就保底收购,老百姓很放心,种出来的桑蚕马上就能见到钱。”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说。
种桑养蚕好,也只是听说,没有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们都不敢轻易尝试。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起初仅有三四家稍稍“试了下水”。而杨再才老两口作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仅自己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蜜果实,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面对收获的蚕茧,杨再才夫妇喜笑颜开
“养蚕还是可以,活轻巧,产量也可以,又有公司来收,也不怕卖不出去。”凯府村村民杨再才说。
种桑养蚕作为“短、平、快”的高效致富产业,对劳动力明显不能长期支撑田野劳作的老人和妇女来说,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挣钱契机。71岁的廖美美和老伴也决定试试,这一试,不仅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还坚定了老两口扩大发展种桑养蚕的决心。
“去年看到他们养了,确实可以,这活轻松,卖了就现数红票子,在家就能把钱挣了,我们明年还要继续养。”凯府村村民廖美美高兴地说。
凯本镇凯府村村民廖美美正在采摘蚕茧
凯府村作为全镇种桑养蚕的示范点,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凯本镇还将小蚕共育中心建在该村。这不仅更加坚定了蚕农发展产业的信心,还给该村农户带来了更多增收渠道。
“一部分老百姓是以劳动力就业和土地入股参与进来,我们村贫困户是69户,种桑养蚕覆盖的贫困户是40多户。”凯本镇凯府村党支部书记杨政华介绍道。
天星乡蚕农正在采摘桑叶
记者: 陈敏 吴祥华 通讯员:任元